翻新时间:2023-08-12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的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段讲述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教学设想】
这学期,我们学校承担了“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课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如何在课堂中渗透研究的方法与意识,我在《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审题,审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你由题目知道了什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调取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使学生将这些信息与大家进行初步地交流。第二部分是读了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是一个拓展性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初步进行交流之后,可能并不仅仅满足于已有的信息,他们会在头脑中萌发新的问题,这个环节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并非所有的同学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为了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有个分析、选择的过程,我又安排了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在书中寻找答案。(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可能要查找更多的资料)紧接着,我让学生交流讨论已懂的内容。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中,将知识不断地交融、整合。当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读为主: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深入地读能够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在教学中,不能游离于课本讨论,应抓住契机,让学生多读、多悟、多积累。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第一课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大胆地、自主地去研究,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
3、发挥教师地主导性: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正确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方向,适时点拨,整体调控,使讨论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
讨论结束后,就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交流筛选讨论题。为了能使这个环节有序地进行,我在学习小组内安排了监督员,对讨论情况进行监督;安排了记录员,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记录;又安排了发言人,将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发言。
学习小组内写好的交流题贴在教室的“讨论板”上,作为下节课教学内容的参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风(改写)
- 我们能为春天做点什么
- 小树,我想对你说
- 小羊跟着爷爷去串门
- 写给妈妈的信
- 我的同学——王啸
- 大羊和小羊
- 羊妈妈和小羊去姑姑家
- 打架事件
- 我们班的小雷锋
- 小羊参加演唱会
- 羊爸爸和羊宝宝
- 快乐学英语
-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座
- 母亲节
- 写作材料的引航
- 论被魔鬼追赶着
-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
- 现实与另类
- 浅论“喂”的音义分化
- 论《野草》中的现代性意识
- 试论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
- 论期刊的发展力
- 论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 女性作家的抒情误区
- 浅论潜意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重塑和美化
- 试析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
- 试析瞿秋白散文中的忏悔意识
- 论语义场理论
- 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 《看雪》 教学设计一
-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三
- 《北京》 教学设计三
- 《北京》 教学设计一
-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五
-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一
- 《看雪》 教学设计二
- 《看雪》 教学设计三
-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一
-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四
- 《欢庆》 教学设计二
-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二
- 《北京》 教学设计二
- 《欢庆》 教学设计一
- 《看雪》 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