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9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特级教师贺诚曾经说过:“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会与灵性的感悟。语文,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力图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和生命,牢记屈辱,增强责任感。
【预设目标】
1、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学会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等,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通过质疑、体验等办法,感悟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破题引入,据题质疑
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声读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日月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
2、通过课件和图片资料等介绍圆明园,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心情。
3、假设:
如此恢宏的建筑,如此无价的文明,可是有一天,有人却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发出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规类:为什么会毁灭?怎么毁灭的?谁毁灭了圆明园?后果有哪些等。)
4、整体感知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反馈、小结:
用自己的话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后果是什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毁灭所造成的损失。
3、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正音:不可估量。
先解释字面意思:无法计算和估计。
三、学习“毁灭的过程”
1、默读具体介绍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感受:
可恨、愤怒、咬牙切齿……
3、再次读文,用笔圈出让你最恨的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学生先汇报个性感受,教师组织其他孩子展开讨论补充,最后进行小结。)
例如:凡是、统统、实在、任意──侵略者像强盗一样,毫无人性。
5、感情朗读,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情。
四、品读“圆明园的辉煌”,感悟写法
1、教师反问:课文的题目和重点既然是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写它的辉煌呢?
2、小结写法:引读2~4自然段。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将它改成肯定句: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
4、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哪些语言写出了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随机进行词句的归类。)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用简笔画表示。)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不但……还……饱览、漫游、置身。
幻想的境界、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历史文物、青铜礼器、奇珍异宝……
5、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练笔
观看圆明园毁灭的影片片断,拓展欣赏雨果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信,向侵略者写一封控诉他们罪行的信。提示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塞北的天,娃娃的脸
- 美丽的秋天
- 干家务
- 我
- 假如我会飞
- 摔了一脚
- 我的难题
- 爱护花草
- 假如我会飞
- 去香港
- 我长大了
- 仿写《荷叶圆圆》
- 汉堡包
- 老爷生病了
-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 学习历程档案与生涯辅导——以生涯辅导功能化为路径
- 校园金融信息化与高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 关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探折
- 探究我国体育理论在建设中的任务
- 浅析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 浅谈常态化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
- 浅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 浅议内蒙古自治区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 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 关于网上学习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 浅谈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研究
- 论就业市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什的几点思考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教学
- 《乌鸦喝水》设计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一
- 《乌鸦喝水》设计三
- 《打电话》片断赏析
- 《比尾巴》教学设计一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二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