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赏析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赏析

日前,听一位青年教师上毛泽东诗词课,题目是《长征》,我感觉这节课颇具教学魅力,其特点是新、活、深。现撷取精彩片断五处,并加以简要点评,以飨读者。

〖片断1〗

教者兴致勃勃走向讲台,在黑板中间写了两个挺拔、秀美的大字──长征。旋即他说道:“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谁先说?”这时,一个女生在黑板上展示一幅地图,她手执教鞭,大声说:“这是我在中学历史老师那里借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看红色箭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边激战边挺进。越五岭,打湘江,占遵义,过乌蒙,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过荒无人烟的地区,历尽千辛万苦,跨过万水千山,终于在1935年9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教者夸奖:“介绍得好!”

教者接着说:“9月29日下午,红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这次干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从长征的意义讲到敌人的失败和我们的胜利,又详细地介绍了陕北的情况。为了鼓舞大家的情绪和斗志,他说:‘我刚才写好一首诗,现在就读给大家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毛泽东便用清脆的湖南乡音,铿锵有力地朗诵了他的新作《七律·长征》。”

此时,银幕上出现《长征》诗,随着教师激越、坚定的朗读声,学生仿佛置身于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中。

〖评点〗

此片断有两巧:一巧是学生介绍背景,新课伊始就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这种“越俎代庖”的设计,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二巧是教师扮演伟人,诗情涌动,进入角色朗读,极大地感染了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2〗

师:这首诗被视为毛泽东诗作之冠,是中国诗歌创作史上的不朽之作,全诗仅用56个字就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是怎样高度概括地来写长征呢?请同学们首先读诗,按着“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的方法,先把诗读熟。看谁能读出诗的意境,诗的情感?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桌间巡视,大约10分钟后,各组汇报。)

生:这首七律采用史诗般的笔法,于轻快流畅的节奏中叙写了红军一年来历经的艰险征途,将胜利的喜悦之情和自豪感寄寓在轻松的叙事之中。下面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得豪迈、激昂。)

〖评点〗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教者深得“个中三昧”。尤其是本诗节奏感和音韵美特别明显,琅琅上口,因而在教学中朗读尤为重要,教者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理解含义,体味情感,无疑是抓住了本课的教学关键。

〖片断3〗

生:我们在小组讨论中,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不太明白,请您指导。

生:老师,您是怎样理解诗中的“腾”和“走”的?

师:(在黑板上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示意图和“腾细浪”、“走泥丸”简笔画,边画边讲。)“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都极言其大;而“细浪”、“泥丸”又极状其小。一方面,从实际形象看,五岭、乌蒙这些大山确实是逶迤磅礴的;但另一方面,从红军的革命豪情来想象这些大山,却只不过是细浪粼粼、泥丸滚动罢了。愈写山形之大就愈见“万水千山”的远征之“难”;愈写看来之小,就愈见红军之“不怕”和“等闲”视之的程度。大小相差愈大,红军的英雄气概就愈加突出。在这里,“腾”字使五岭群峰呈现翻腾动态,“走”的本义是奔跑,与前句的“腾”字相应,也画出了乌蒙山脉的动的情状。

生:老师,我明白了。一个“腾”字,一个“走”字,展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风貌。

〖评点〗

首先值得称道提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对诗句内蕴理解深刻,对诗人感情体会深刻,整个教学立足点高,不失之肤浅。

〖片断4〗

师:谁能讲讲“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使我想起学过的《飞夺泸定桥》,“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大渡河翻滚的波涛声,仿佛看到了红军冒着敌人的弹雨,攀着铁索前进的壮举。“铁索寒”中的“寒”字,既写出了桥上13根铁索寒光闪闪的样子,又写出了夺桥之战的惊心动魄,还表达了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

师:说得好!

〖评点〗

这里无需多加解释,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结合诗句,谈体会,说认识,教者、学生与本诗浑然一体,知识、能力、情感、道德、审美诸方面的教学互相融合。两个“仿佛”道出了该生对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另外,对“寒”的理解也是非常到位的。

〖片断5〗

师:毛泽东一生爱山。长征途中,他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作为革命家、诗人,他对山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大家在课外阅读中收集不少资料,谁能说一说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有哪些咏山之作?

生: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师:这首着重写山之高峻。

生: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师:这首着重写山之磅礴。

生:山,剌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师:这首着重写山之坚强。

师:这三首词,通过对山的险峻、广阔、锋利的描写,塑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表现了红军坚强的战斗力。

〖评点〗

教者不囿于《长征》教学本身,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而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进,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修复QQ软件
我的老师
友谊是什么
生活所见
我和你
饺子
成绩100
课间十分钟
读《卖火柴的女孩》有感
一次催我上进的表扬
新的洗衣机
春节的喜怒哀乐
又喜又恼的春雨
分公司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镇深入开展文体活动工作总结
2010个人年终总结
宣传部九月份工作总结
大学生活部十月份工作总结
镇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新生歌舞乐颁奖晚会总结
镇江教育局关于评议行风工作总结
辩论赛总结
幼儿园秋游总结
第七届运动会总结
东院五系学习部十月工作计划总结
大学五系宣传部2010学期总结
2012年工作总结
纪律教育活动情况汇报总结
浅谈宪法权利救济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刘玉坤诉郑宪秋离婚及财产分割案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寻求宪政中华的正当性根基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原则与依法治国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俄罗斯联邦军事状态法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财政税收法研究中的宪法之维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宪法权利救济权/赵勇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加拿大宪法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文化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中的障碍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自由与启蒙的陷阱
宪法的程序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圭峰禅师宗密的方法论模式
宪法监督与民主的关系刍议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手指》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课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及分析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顶碗少年》之角色写作
《手指》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桃花心木》教学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2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3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