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国大典》教学一得
执教《开国大典》,为了能让他们进入角色,激起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恨,进而感受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欣喜若狂的心情。我特地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收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者的欺压与蹂躏的图片或资料,并且在新课开始时,进行了集体交流,待进入角色后,我带领学生走进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鼓励他们以抓住重点词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读书感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交流中,让我见识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学片断】
我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时,边读边做记号,之后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从“下午三点整……跟群众见面了。”虽然,他们明白大典下午三点才开始,可还是很早就到这了,我知道他们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师:你说得真准!
生2:还有“排山倒海”,从这个词可以看出,鼓掌的声音很大,像山倒了一样。
(另一生插道:“像‘天崩地裂’”。)
生3:“接着,升国旗……”这一段,人们“瞻仰”国旗,说明人们对这件事很重视、庄重,也很严肃。
突然,前面一生递给他一本打开的字典,“‘瞻仰’的意思是怀着崇拜的心情观看”。
师:真是“用心良苦”呀!你想得真深入。
生4:“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说明国家为准备这大典,花了很多心血。
师:(忙追问一句)有谁知道‘54’和‘28’有什么特殊意义?
环顾四周,无人应答。远处一角落,举起了一只小手……
生5:“54”代表“54”个民族,我查的资料。
(这下可炸开了锅,学生纷纷喊道,明明是56个民族呀!“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没人答话,我只好讲明,有两个民族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立的,至于是哪两个,待查清资料再定好吗?……)
生6:我想的和他们不一样,“起初是全场肃静”,我觉得,30万人能由原来的热闹变得安静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可见,他们对国旗十分尊敬,很热爱祖国。
我一听,顿时心头一亮:备课时,我怎么就没注意到这一点呢!抓住了这个点,更有利理解当时,30万人虽多,但不乱,时间虽长,但情绪依然激动。大会能这样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是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和对领袖的崇敬啊!于是,我脱口而出“你想到了我没想到的地方,讲出了我没有讲到的要点,你真细心!大家鼓励她!”
顿时,掌声四起……在余韵中,我们齐读了这一段……
【反思】
虽然,我称不上是“蓝”,但我还是想说学生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因为,在那一秒,她就是老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放的教学方法,新鲜的教育理论,让“教学相长”别具意义。学生,师者也;师者,学生也。这也让我更清醒,教师不仅需要谦虚,诚实的态度,更需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化底蕴和“钻研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的专业水平。
除此以外,我还悟出了一点:“适时追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气氛,更能拓宽视野,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消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孩子
- 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
- 缅怀革命先烈争做世纪新人
- 我爱故乡的香蕉
- 钉钮扣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这件事使我感动
- 青苹果笑了
- 保护野生动物
- 野象奇遇记
- 从无知的我到聪明的我
- 共庆“六·一”
- 我看到妈妈健康的身体真高兴
- 告别反派角色
- 照片上的故事
- 试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 试论高校的自我评价功能
- 谈论过程体裁法在高职英语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
- 关于德国政治教育冲突理论探析
- 论提升学生主体性凸显英语教学效果
- 试论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校园文化的作用及其建设
- 试论汉语教师的语言素养
- 论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 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
- 关于有理论的实验和有实验的理论
- 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有氧操运动与人体健美
- 论生物学实验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 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 《索溪峪的“野”》课堂实录
-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 《索溪峪的“野”》教学随感
- 野味十足的自然美──解读《索溪峪的野》
- 追求“丰实”的教学──《索溪峪的“野”》教学有感
-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 疑、探、悟、品、说──《索溪峪的野》教学设想
- 《索溪峪的“野”》教学
- 解读《索溪峪的“野”》案例
- 《索溪峪的“野”》评课稿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 《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教学
-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