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家袁鹰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杨为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让学生先自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如这些语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对这些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地反复研读,理解后抄写下来。在讨论和朗读中,学生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我并没有对所有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个方面进行详讲,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本文的又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三组画面,思考其中的联系;读课文有关段落,注意其中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不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领悟了。
不足之处:
课后练习题中,要求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一开始学生想不出什么例子,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引导,谁知他们后来造的句子也跟我的很相近,感觉上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语文老师
- 秋天的郊外
-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 仓鼠
- 课余生活乐趣多
- 明山水库
- 小猴的生日礼物
- 我的新同学
- 夸夸我自己
- 我的老师
- 我做小拖鞋
- 如果我能飞
- 桂花树
- 小猴的生日礼物
- 我的生日
- 关于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管理论文(1)
-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论文(1)
-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公共政策论文
- 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图书馆管理论文(1)
- 浅议以教导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 浅析化学教学与化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图书馆管理论文(1)
- 浅谈关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 探讨从全纳教育视角探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现状
- 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图书馆管理论文(1)
-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图书馆管理论文(1)
- 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馆员的继续教育
-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B
- 《穷人》读写结合教学及评析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A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B
-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与评析(1)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B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A
- 《珍珠鸟》(第二教时)
- 《麦哨》教学设计B
- 《火车的故事》朗读感悟教学设计
- 《麦哨》教学设计A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B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