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近,用意却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会认“笛”这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声画结合,引入诗境

1、出示课件:

牧牛晚归图。背景音乐:丝竹曲。

2、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

3、唐代诗人吕岩和大家一样被牧童那自在的生活所吸引,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4、教师诵读《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及配乐。)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

1、学生自读古诗:

读准字音,把诗读流利,认一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大家都读得特别认真,把这首诗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读得好,大家表扬他;读得不够好的,大家帮助他。

3、反馈:

⑴ 出示生字卡“笛”,指名读,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请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⑶ 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再现意境

1、指导第1、2行,进入情境: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再次走近牧童,去看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吧!

⑴ 出示课件: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图、文。

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什么。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学生回答后,相机引导理解“铺”、“弄”的意思及“六七”、“三四”在诗中的妙用。)

师述诗意:

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

⑵ 请学生读,师生点评,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与情感。

⑶ 教师范读,请学生评议。

⑷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2、指导第3、4行,与诗情对话:

师述诗意: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课件显示图) 。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课件显示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诗,注意读读书中的注释:

⑴ 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⑵ 设题引猜:

从文中的插图和注释,我们知道蓑衣是──

(学生答:──),那决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

可能会答:

① 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 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

③ 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

⑶ 师述: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⑷ 指名读。

⑸ 男女生赛读。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全班齐读。

四、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看来,这位天真烂漫,纯朴自然的牧童已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学生试背)

2、师生合作背。

3、指名配乐背。

4、配乐齐背。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迷人的暮色,认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读。

(课件出示相应的诗和情境图。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

2、同学们课后,再收集这样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个脑袋里一定有虫
奇乐农庄一天游
功到自然成
我要的是头盔
打枣的滋味
母爱是一缕春风
我的家乡变了
克隆老妈
我爱我家
小狗你变了
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虚惊一场
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一件大衣
难忘那只小木船
重阳节活动总结
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大学新年联欢晚会总结
大学生法制教育总结
学习部工作总结
2012年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总结
缤纷学习节启动仪式总结
大学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系首届新老生交流会工作总结
主持人大赛总结
大学生节活动总结
团支部答辩会总结
协会换届工作相关总结
公德教育工作总结
世界勤俭日活动总结
律师与民办律师事务所劳动关系析解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
南通翰墨林印书局里的韩国学者
劳动法领域的哲学思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新时代更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晚年陈云的忧患意识论析
略论儒学视野中的诗意心境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劳动法领域的哲学思辨(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第一课时)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1
《草船借箭》教案
《半截蜡烛》说课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歌
《半截蜡烛》综合资料
《珍珠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