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我教《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仅用“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诗词四步教学法进行固定化设计,难以使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也就更难以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我们只有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才会创造出灵动而有生趣的课堂,才可以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诗意在课堂飞扬。
乐:课伊始,让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恬静的田园氛围。伴着乐声,教师范读,使学生初感全词;伴着乐声,学生品读时描述心中意象,助学生展开想象;伴着乐声,学生诵读全词,让学生心中也涌动着喜爱田园生活的审美情趣。精神在乐声中自由徜徉,情感在乐声中不断升华……
演:“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本篇词作的“留白”处。抓住这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老头儿和老伴儿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词意和课文所提供的画面来演一演。教师则可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进行难解词语的点拨指导,如“无赖”等。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动一动中读懂词句的意义,让表演成为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唱:学生读懂全词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吟唱此词。让学生通过自由编曲,古词今唱的形式唱出对词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写:写是本课课后要求之一。在充分诵诗全词后,让学生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是学生对文本的二度创造。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走入词人的内心,体会辛弃疾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以“乐”、“演”、“唱”、“写”等教学活动来感悟如画般的词《清平乐·村居》,有利于使画面立体起来,激起兴趣;有利于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展开对话;有利于学生走进作者的心里,产生共鸣;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营造出多彩的课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当同学晕倒后……
-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你说
- 我总结的学习方法
- 逛超市
- 我
- 读《七侠五义》有感
- 小记者站就是好
- 降国旗
- 妈妈,请你听听我的心声
- 春天的校园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的幸福之家
- 一句坚信的格言
- 未来的学校
- 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 翻译标准的双向系统
- 市场与反市场的两类不同问题民法论文(1)
- 论图式理论对新闻英语翻译的影响
- 零翻译漫谈
- 关于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变革的思考
-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 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法律制度研究民法论文(1)
- 论地方财权的确立及预算法的完善
- 对公众人物代言药品广告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民法论文(1)
- 翻译中理解障碍问题分析
- 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
- 动物词在汉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 论英语典故与习语的来源与翻译
-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2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