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醉”更妙?──《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翻新时间:2023-08-07
谁“醉”更妙?──《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跟教材配套的参考用书上这样分析上片的含义“上片写农家老年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下片展示了这样的图景: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了酒,亲热垢坐在一起聊天。”在这本参考书里,编者显然把“醉”的主语理解为翁媪,而我认为理解为作者更合情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辛弃疾其人。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二十三岁南渡,历任南宋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由于南宋投降派的排斥迫害,被免职退居上饶,长达20年之久。六十四岁时,朝廷准备北伐,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又调镇江知府。在这期间,他积极从事北伐准备工作,提出各项建议。可是不久又遭弹劾,回到铅山家中,忧愤而死。《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此时的作者心情忧闷,终日借酒浇愁,便有了作者的“醉”。
第二,从全词内容看,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上片内容: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这才发现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问句“白发谁家翁媪?”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乎更合适。
第三,此词所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茅檐低小”即可看出。再从下片看,“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这样清苦的生活,说老夫妇在茅檐下喝酒谈天也太过奢侈了吧。所以理解为作者醉是否更妥贴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鹿请客
- 可爱的小狗
- 小白兔
- 海下橘子王国的故事
- 吊兰
- 做家务
- 我的存钱罐
- 我的小制作
- 神奇的梦
- 小乌龟
- 自我介绍
- 小实验
- 找春天
- 春风满面
- 家乡特产
- 苗木管理中的合理灌水
- 节水灌溉种果树
- 不同种类蔬菜需水与灌溉技术
- 旱地农业微集节水灌溉方法
- 走出农田灌溉的误区
- 灌溉排水和节水方法
- 新疆加工番茄栽培膜下滴灌技术
- 农业节水灌溉新方法与设备
-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主要节水灌溉技术
- 生物节水
- 节水灌溉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
- 农业10种节水技术
- 节水灌溉体系和正确处理节水灌溉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 喷灌工程技术
- 农业节水的常用几项措施
- 《藏戏》美文欣赏 社戏(节选)
- 《各具特色的民居》 配合练习
- 《顶碗少年》 重点字词释义
- 《顶碗少年》 写作指导
-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设计二
- 《顶碗少年》 作家作品介绍
- 《顶碗少年》 重点字词梳理
- 《各具特色的民居》 写作指导
- 《顶碗少年》教案讲义 体味篇
-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设计一
- 《各具特色的民居》 训练素材
- 《顶碗少年》 训练素材
- 《各具特色的民居》 范文习作
- 《各具特色的民居》 句子理解及练习
- 《手指》 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