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5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
3、帮助学生“由读引情”: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选班干部
- 少林武功
- 年夜饭
- 我为澳运做贡献
- 帮妈妈干事
- 打羽毛球
- 过年真好
- 打乒乓球
- 打羽毛球
- 放鞭炮
- 理发
- 围棋友谊赛
- 我一天的记录
- 日记一则
- 吃火锅
-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的讨论
-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关联企业避税的法律思考
- 关于2004年农业税收工作的意见
- 投资决策理论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 金融票据诈骗的防范
- 提高我国企业税务筹划水平的思考
- 所得税财政体制改革后促进地方税收发展问题研究
- 价格形成与利润预期
- WTO原则及中国税收调整战略
- 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和遏制税收流失的探讨
- 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
- 税控收款:税收电子化的“咽喉要道”
- 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与优化
- 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升值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评析
-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富饶的西沙群岛》段的教学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苏东坡悔悟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词语理解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实录
- 两种教法 两种境界──《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一得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富饶的西沙群岛》近反义词
- 双峰插云
- 从西沙群岛的“鱼”和“贝壳”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