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先引起我兴趣的不是课文内容,而是文章的作者──林海音。过去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一篇文章《窃读记》,当时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们清楚地记得文中的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曾经在同学们中间轰动一时。因此,作者林海音这个名字我们都还记忆犹新。今天又读到她的文章,不仅感到似曾相识,更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想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了解她的写作风格。
当课文插图里的小姑娘与《窃读记》里插图中长得一样时,我们感觉更亲近了。课后资料袋的介绍,证实了我的想法──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也就是说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从网上如愿以偿地查到了《城南旧事》的资料。令我惊喜的是里面的插曲《送别》竟是多年以前我就熟悉的老歌。我就这样喜欢上了这篇课文,不如说是喜欢上了作者──林海音。
于是我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要让学生借助课文走进作者和她的作品《城南旧事》:
1、明确“自传体小说”这种体裁,介绍小说《城南旧事》中的几个故事。学生知道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与作者相近,产生了兴趣,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就势给他们补充了其中的一段文字,加深了对这部书的喜爱之情。
2、然后处理课文详略分明。“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借此使学生又了解了作者所接受的教育──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3、最后重点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其一是让学生感受作者优美厚实的语言表达;,其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其三是这些句子特别适合朗读训练的指导。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过了一把朗读瘾。我极其投入的范读感染了学生,学生也读得有声有色。当我走出课堂时,一种快乐,来自心底,又充满全身,那可能就是成就感。随即一名学生追上来说:“老师,我们全班集体订《城南旧事》这部书吧!”把我说了愣了──什么意思?“我想买,可不知哪有。咱们集体买吧。”原来如此。我告诉了他可能买到这本书的地方。
无论他能不能买成,但在他的头脑中《城南旧事》这部书不会再陌生了。这不就实现了拓展吗?如果每一课都能给学生留下一个这么深刻的点,日积月累将会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圆
- 小鸡
- 可爱的小狗
- 秋游登山
- my family (我的家庭)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朋友真情_读《我飞了》有感
- 我长大了
- 小鸡点点
- 可爱的小狗
- 给中国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哥哥
- 教训
- 校服
- 感恩母亲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9)法学理论论文(1)
- 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几点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8)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2)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6)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7)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定”受益人的实质及其所产生的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6)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9)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中日《国际法》异同例举(7)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颐和园》教学设计6
- 《颐和园》教学设计1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三课时
-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8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颐和园》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 《颐和园》教学设计2
-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颐和园》教学设计9
- 《颐和园》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