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0
《晏子使楚》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要请同学来表演《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谁愿意来?
(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师:下面,就请李伟扮演晏子,学彬扮演楚王……下面的同学是导演,由我们大家共同来导演这场戏《晏子使楚》。
(学生表演。)
(我轻声地说:“你们表演得真不错。”这时,表演的学生信心大增,表演得更起劲了。)
师:学彬同学表演得真好,把楚王演得活灵活现。(这时,学彬高兴地乐开了花)
(表演的学生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
【反思】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作”能成为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辅助手段。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表演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表演正是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生为了表演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一下,必须读好“剧本”课文,必须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故事的情节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就自然产生了,对课文内容也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我要学”的意识被唤醒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次次的尝试表演中,对课文内容熟悉、理解一次次加深,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太阳
- 一件小事
- 我的伙伴
- 外婆家的楼顶“花园”
- 石子
- 我的好朋友
- 小鸡劝架
- 好玩的“老硬先生”
- 我最害怕的魔鬼
- 小猪照镜子
- 各喝一半
- 一位陌生的商人
- 考试以后
- 家乡的榨菜
- 月亮
- 论也谈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管理策略
- 妙语应对课堂非正常事件
- 浅谈民办学校学生管理之我见
-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品质
- 论《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 论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资源整合探析
- 论关于学生会文化建设的思考
- 论从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审视学校德育的缺失
- 论我国新课程推广的策略、反思与展望
- 对结合地域特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 谈论科学发展观与人事考试工作创新
- 浅论图书馆社会职能再认识
- 浅论数学内容的严谨性
- 论“陌生化”理论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武松重返景阳冈
- 《景阳冈》教学杂谈
- 《景阳冈》近义词反义词
- 《景阳冈》的人物描写
- 读《景阳冈》有感
- 《景阳冈》写作特点
- 《景阳冈》中心思想
- 《景阳冈》背景介绍
- 《景阳冈》句段赏析
- 缩写《景阳冈》
- 《景阳冈》词语解释
- 《景阳冈》文章结构
- 《景阳冈》句式变化
- 《景阳冈》一文动词的妙用
- 《景阳冈》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