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片断评析
《再见了,亲人》是黄翠媛老师的一堂观摩教学课,在本地反响强烈,评价很高。我听了这堂课,现在又读了教学实录,印象就更深了。这堂课反映了黄老师的教学风格,我想着重谈以下几点:
一、教学法,举一反三
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是通过这些例子,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自己拿着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堂课,就是从这个高度着眼,注重了学法的传授。教师将第一段课文当作“例子”,采用“扶”的方法,通过讲读,使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中心句子,分清层次,领会感情。第二段,则是采用“引”的方法,引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法,学习、讨论第二段课文。第三段是“放”的方法,则是放手要学生自学第三段课文。纵观全课教学,是采用“扶、引、放”的方法,第一段课文当“例子”教给学法,第二段是打基础,尝试,第三段是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学。
二、讲词语,训练双基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那么,重点词语,中心句子则是构成文章的血与肉。教师在教授学法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了词语教学。而且将词语教学有机地贯穿于自学过程之中。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中心句子的意思及其作用。比如在讲到“雪中送炭”一词时,她还别出心裁地要学生首先讲出词的本来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讲出什么是“雪中”,什么是“炭”,并通过朗读,使全班学生加深了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这样教学词语,始终没有离开课文的语言环境,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朗读,领会感情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重视了读的训练。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抓住课文中心,领会思想感情。教师不仅注重朗读的数量,还十分讲究朗读的形式与质量。前者,大家都能做到,而后者就不一定都能做到。在教学中,黄老师总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要他们自己讲一讲应该读出什么感情,由于要求明确,学生朗读的质量就比较高。教师还创造性地将朗读教学与课文分析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第二段课文中关于救老王的一段朗读,教师采用引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救老王的原因、经过、结果,形式比较活泼,效果较好。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颐和园导游词
- 我的蝈蝈将军
- 黄山导游词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胜似亲人
- 可爱的小猫
- 养蚕
- 观察豆子
- 再逢中秋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观察
- 因为选择不同
- 时间都去哪了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