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片断评析
《再见了,亲人》是黄翠媛老师的一堂观摩教学课,在本地反响强烈,评价很高。我听了这堂课,现在又读了教学实录,印象就更深了。这堂课反映了黄老师的教学风格,我想着重谈以下几点:
一、教学法,举一反三
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是通过这些例子,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自己拿着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堂课,就是从这个高度着眼,注重了学法的传授。教师将第一段课文当作“例子”,采用“扶”的方法,通过讲读,使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中心句子,分清层次,领会感情。第二段,则是采用“引”的方法,引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法,学习、讨论第二段课文。第三段是“放”的方法,则是放手要学生自学第三段课文。纵观全课教学,是采用“扶、引、放”的方法,第一段课文当“例子”教给学法,第二段是打基础,尝试,第三段是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学。
二、讲词语,训练双基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那么,重点词语,中心句子则是构成文章的血与肉。教师在教授学法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了词语教学。而且将词语教学有机地贯穿于自学过程之中。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中心句子的意思及其作用。比如在讲到“雪中送炭”一词时,她还别出心裁地要学生首先讲出词的本来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讲出什么是“雪中”,什么是“炭”,并通过朗读,使全班学生加深了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这样教学词语,始终没有离开课文的语言环境,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朗读,领会感情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重视了读的训练。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抓住课文中心,领会思想感情。教师不仅注重朗读的数量,还十分讲究朗读的形式与质量。前者,大家都能做到,而后者就不一定都能做到。在教学中,黄老师总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要他们自己讲一讲应该读出什么感情,由于要求明确,学生朗读的质量就比较高。教师还创造性地将朗读教学与课文分析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第二段课文中关于救老王的一段朗读,教师采用引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救老王的原因、经过、结果,形式比较活泼,效果较好。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操场上
- 小河里的水
- 快乐的“五一”
- 我的同桌
- 阳光妈妈
- 小兔乖乖
- 树叶
- 小兔运南瓜
- 香喷喷的油条
- 可爱的小白兔
- 柳树
- 一年级的练习--过大年
- 我的爷爷
- 喜欢
- 小尾巴
- 报表附注的编制与审计问题探讨(1)
- 关于法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1)
- 公安现役部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1)
-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1)
- 探讨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 论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的定位(1)
- 试论金融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1)
- 浅析国家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1)
- 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浅析(1)
-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1)
- 平衡计分卡对内部审计的绩效管理(1)
- 银行承兑汇票应被纳入现金流量表(1)
-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以及治理(1)
- 可持续发展下的环境会计(1)
- 对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1)
- 《灯光》 训练素材
- 《灯光》 趣闻故事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问题探究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和田的维吾尔》 整体阅读感知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
-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 《灯光》 范文
-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