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由学生的问题入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梦想的力量》。昨天晚上,我已经把教学的流程烂熟于心了。我有一个比较得意的导入:先让大家谈谈对梦想的理解,然后谈谈自己的梦想,由此谈到课文中“谁的梦想是什么?”这样,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谈,更有感受。更重要的是,我想将学生的个人的梦想和瑞恩的为别人的梦想在最后作一个比较,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上课了,等学生一分钟演讲完了之后,我就要开始进入新课了。就在这时,右边第一桌的一个小男孩把手伸得高高地,长长地,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老师,我有问题!老师,我有问题!……”这可是我们班最爱钻牛角尖儿的小张同学了,每次提出的问题都古里古怪的,算了,请他起来说,没准把课都砸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继续我的开场白。
可那只小手一直不肯放弃!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前几天刚刚从温州培训中学到的:以学生为本,顺学而教。尽管我的设计不错,但现在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看法,为何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呢?这不是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吗?……
“张望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有问题。课文的第8小节写到‘挖一口井得要2000元’。2000元是个不小的数目,为什么美国政府不出钱,而让一个小孩子去筹钱呢?”
怎么提这么个问题?至少说明他没有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课文讲的是加拿大男孩瑞恩的故事,而不是美国。第二,在预习的过程中,这位同学还没有感受到瑞恩的这份爱心。但我不能马上就这样批评他,否定他!
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同学:“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提得问题有道理吗?”
大家有的说有道理,有的说不同意!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对也好,错也好,得讲出理由来。那好,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这篇课文,然后,发表你的观点。”
有了这股较劲儿的力量,同学们的得都特别认真。很快,手都举起来了。
“现在,赞同这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全班只有三双手。
“不赞同的请举手!”除此以外的手都举了起来。“那你们有什么理由呢?”
“老师,课文讲得很清楚,瑞恩是自己愿意拿出钱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是啊!这就是瑞恩的——”
“梦想!”
“政府完成有能力出这份钱,但这是小瑞恩的一份心意,一个梦想,难道有错吗?”
这样的导入,尽管没有了预设中的清晰、明了,但它从学生中来,到文本中去,又回到学生中去。学生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阅读期待更强烈。阅读兴趣更浓厚。同时,也在讨论中,更好地体会到了瑞恩的那颗爱心。尽管走的路不同,但可谓“殊途同归”!
这就是教学中的生成!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使——妈妈
- 打字比赛
- 我为书狂
- 被子里的母爱
- 爱笑的妹妹
- 我家的“Happy狂”
- X X=反差
- 小书迷
- “讨厌”的妹妹
- 令我最骄傲的一件事
- “动物”家庭
- “坏”妈妈
- 我的妈妈
- 我是环保小卫士
- 好朋友
- 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角色的德育职能定位关
- 浅谈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
- 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危机
- 论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 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与一级切换并车的实践(1)
- 互动的观看表演——电影传播中的受众分析(1)
- 浅谈高师教育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尝试
- 关于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理论分析
-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1)
-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 浅谈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 经济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1)
- 浅谈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 浅谈主持人采编能力的重要性
- 关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 《识字二·自选商场》教学杂谈
-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 松鼠
- 落花生简介
- 松鼠是益兽吗?
- 花生小资料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反思
- 松鼠习性介绍
- 蚂蚱打赌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片断与点评
- 松鼠简介
- 《小松鼠找花生》课前准备题
- 无法琢磨的花生
- 食物到哪儿去了?
- 松鼠饲养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