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余音绕梁”,更添精彩──《将相和》教学有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结课语言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其设计与“起调”一样,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
“终曲”如果能做到“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堂语文课更添了一份精彩。
画龙点睛,引起共鸣。
画龙点睛,本是写文章的一种技巧,指点得好,能使文章别开生面,奇峰突起,令读者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文须点睛,教文亦同理。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结尾处,教师稍加点化,则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最后有学生质疑:“这篇课文题目是《将相和》,那么只要写‘负荆请罪’一个小故事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呢?”
问题涉及到这三个故事的相对独立性和组合的完整性,我便让学生深入讨论,使学生明白,通过三个故事的具体叙述,具体回答了“和”的重要性:
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写蔺相如护璧斗秦王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这与后面“负荆请罪”中廉颇、蔺相如矛盾发展到高潮的情景丝丝入扣。正如蔺相如所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文章前后呼应,自然有机联成一体。前面浓墨重彩大写智勇,在结构上是为后面直接写“和”与进一步表现人物埋下伏笔,起铺垫作用。
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故事内容虽是进一步写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大智大勇,置个人生死不顾,敢斗秦王,但是,它明白地表现“和”的重要。“赵王决定动身……作好防御秦兵的准备。”由于有坚强的武力作后盾,所以,“渑池会上,……只好放赵王回去。”廉配合蔺,一起与秦国作斗争,使赵国获得胜利,这说明“和”的重要,突出了文章中心,也为后面解决矛盾作了铺垫。
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是整个故事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和说明“和”的重要性的高潮。两个人物都在故事中出场,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忍让,使得计较个人得失、居功自傲的廉颇内疚自责──尖锐的个人矛盾,在为了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最后得到解决,更进一步说明“和”的重要。
通过讨论,学生领会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在此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机智勇敢,随机应变,一再为赵国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老将廉颇高,引起廉颇不满,后来蔺相如的高尚品德感染了廉颇,廉颇知过就改,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这段结语,既是总结,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购物经历
- 期末复习苦与乐
- 锁链
- “网虫”——老妈
- 顶好的东西
- 可爱的早晨
- 哈里波特与四巨头
- 一节《思想品德》课
- 参观动物园
- 新老师印象记
- 我家的“娇娇女”
- 美丽的荷花池
- 偷放单车
- 我家的猫
- 神奇的车
-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十大差距
- 浅谈非规范审计行为
-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 时长的变形——叙事生命的选择
-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 加拿大的审计质量控制
- 国际舞弊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及其启示
- 大众文化的本土化研究
-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舞弊审计的探讨
-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交叉互动
- 审计准则讲解:审计报告[一]
- 审计调账的两种基本路径
- 与揭露舞弊有关的重要审计技术
- 独立审计三项准则讲解
- 澳大利亚亚太意识的内涵与表现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 《背影》教学案例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案例──谈《背影》的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案例
- 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杂谈
- 《背影》教学案例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