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古人喜欢用“凤头、猪身、豹尾”来比喻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中的“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职凤凰的头,漂亮吸引人。其实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堂课的开讲,更要像“凤头”精彩,才能吸引学生,为学生进入深刻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今天,我就看到了这样精彩的一个开课。
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开讲的:三国故事同学们很熟悉,有一位相声演员说三国故事时,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告诉大家吧,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因为我们都知道,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话:“既(纪)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是周瑜,“何”生的是诸葛亮吗?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周瑜为什么如此妒忌害怕诸葛亮呢?学了《草船借箭》你就明白了。
这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曾经说过的“音乐家所需要的不单是音乐。”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她的广博内涵和丰富情怀,决定了语文教学课堂也不应仅仅只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这样教师《草船借箭》一课的开讲,竟是从一个相声的笑料段子中切入,(我小时也听爸爸讲过,也曾留下深刻的印象,却没有想到用它作为讲课的内容。)颇为幽默地点化出周瑜的妒忌,从而为新课的读解巧妙奠定了基调。
【后记】
同样是《草船借箭》的开讲,第二天,我去绍兴听了浙江吴敬舟老师的课,他的开讲居然是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吴老师读了十八遍《草船借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此,我二夜失眠,三天茶饭不香(学生笑),你们谁能猜得出那是什么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纷纷猜测困扰老师的问题,自然,学生所猜的问题都是课文重点内容,或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难点)。教师趁机指导解决。差不多时,教师说出答案,说,困扰他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答应周瑜选十万支箭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以此点带动全篇学习之面。
我不禁为特级老师精彩的开讲拍手叫绝!特级教师的风采不仅在于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更在于他们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教师艺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告诉同学们
- 我以前的同桌
- 小鱼的哭泣
- 我爱故乡的梨
- 一处美景--我们的社区
- 我的宠物----小狗
- 看哪:垃圾筒里长出了一棵小树!
- 秋之美
- 愉快的植树节
- 我爱家乡的橄榄
- 难忘的一次放烟花
- 榕树盆景
- 苍兰
- 谢谢“总复习”
- 美丽的郑州
-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创新思路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 美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改变
- 计算机证据与计算机审计技术
- 浅谈审计领域的数据分析报告
- ERP环境下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
- 政府审计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
- 中美国家审计体制比较研究
-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 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关于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几点思考
- 各国审计长之宪法规定比较
-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缺陷及其设计观念变革
- 政府审计与CPA审计的期望差距比较
-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初探
-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 磨坊书简
-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 震撼人心的一课
-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