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古人喜欢用“凤头、猪身、豹尾”来比喻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中的“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职凤凰的头,漂亮吸引人。其实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堂课的开讲,更要像“凤头”精彩,才能吸引学生,为学生进入深刻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今天,我就看到了这样精彩的一个开课。
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开讲的:三国故事同学们很熟悉,有一位相声演员说三国故事时,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告诉大家吧,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因为我们都知道,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话:“既(纪)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是周瑜,“何”生的是诸葛亮吗?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周瑜为什么如此妒忌害怕诸葛亮呢?学了《草船借箭》你就明白了。
这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曾经说过的“音乐家所需要的不单是音乐。”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她的广博内涵和丰富情怀,决定了语文教学课堂也不应仅仅只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这样教师《草船借箭》一课的开讲,竟是从一个相声的笑料段子中切入,(我小时也听爸爸讲过,也曾留下深刻的印象,却没有想到用它作为讲课的内容。)颇为幽默地点化出周瑜的妒忌,从而为新课的读解巧妙奠定了基调。
【后记】
同样是《草船借箭》的开讲,第二天,我去绍兴听了浙江吴敬舟老师的课,他的开讲居然是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吴老师读了十八遍《草船借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此,我二夜失眠,三天茶饭不香(学生笑),你们谁能猜得出那是什么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纷纷猜测困扰老师的问题,自然,学生所猜的问题都是课文重点内容,或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难点)。教师趁机指导解决。差不多时,教师说出答案,说,困扰他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答应周瑜选十万支箭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以此点带动全篇学习之面。
我不禁为特级老师精彩的开讲拍手叫绝!特级教师的风采不仅在于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更在于他们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教师艺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公园
- 帮助别人,自己快乐
- 文艺表演
- 听写
- 布置教室
- 春姑娘来了
- 看电影
- 花伞借给谁
- 看元宵灯会
- 我的老师——修老师
- 写书法
- 文艺表演
- 杨树的歌(改写)
- 写日记感想
- 文艺表演
-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现代教学中的优势
- 论现代学生工作
- 儒学与德育探微
-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注重班主任工作中的“以德治班”的管理
- 德育“三结合”问题的新思考
-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
- 对“新教材”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 创新式德育在中学的探索
- 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
-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活化石》教学设计之二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我是什么》
- 《日记两则》
- 《我是什么》片断赏析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
- 《浅水洼里的小鱼》
- 《回声》教学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父亲和鸟》
- 《活化石》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