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3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一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
教师能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能努力体现学生是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主体地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在学生自学前进行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有待商榷改进之处:
1、本课教学内容过于庞杂:
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要完成对课文的初读感知,细读感悟,品读积累,还要浏览和欣赏网上相关文字、图片、录像,并要在论坛中进行交流,写作小诗,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完成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导致学生的自学如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流于形式,走马观花。
改进意见:重新调整教学环节,最后的论坛交流和写作小诗可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另行安排。初读感知和细读感悟应分开进行,分别组织交流。
2、缺少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交互性强,便于进行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堂课上几乎没有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协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最终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改进意见:学生的自学可以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进行交流协商。自学结束后,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能获得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阅读感受的机会,在交流中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的论坛交流也可安排在自学过程中进行,这样要比最后孤立的进行更为合理。
3、学习目标落实不到位:
由于学习内容过多,学习时间不足,导致了学习目标的形同虚设。最明显的是,教师开始有求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研读课文,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品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但最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这两点在学生的交流中均未体现。
4、个别精英学生的自学交流取代了全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本课中交流自学采用的是个别学生的交流,发言学生一共不到十个,而且几乎每个段落只有一两个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没能获得参与的权力。
建议:组织小组交流、论坛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地心游记
- 寒假见闻
- 黑板和教棍的故事
- 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
- 假如我是孙悟空
- 这个人我不喜欢
- 社区垃圾桶
- 郑渊洁报告会
- 我的委屈
- 走近林语堂
- 妈妈的故事
- 小糊涂虫
- 我当了宇航员
- 我想让祖国更加美好
-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 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
- 农村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与对策
- 班级管理要警惕破窗效应
- 关于复试 以及如何直面导师——答很多同学的问题
- 浅谈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
-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
- 西部大开发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 素质教育需要改革学生评价制度
- 关于《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思考
- 引入电教媒体优化思品教学
- 适时管理对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 加强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心愿”与“愿心”──《少年闰土》教学片断
-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少年闰土》课堂实录及反思
- 用孩童的心去发现经典──《少年闰土》教学活动记载与反思
- 自主阅读 感受形象──《少年闰土》教学片断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 是亵渎,还是归本?──《少年闰土》教学片断
- 开拓文本 深化情趣──《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 循偱引导中领悟做人的真谛──《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 质疑“逐段分析”──《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片段的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 这节课我花得值──《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