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1
突破“中部凿井法”教学难点──《詹天佑》一文的课堂观察
理解“中部凿井法”是《詹天佑》一文中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八达岭山势如何?请画简单示意图。
生: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师:怎样开凿八达岭隧道呢?(不急于让学生作表面回答,而是继续讲下去,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从开凿居庸关隧道,我们知道开凿八达岭隧道也有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哪里?画简单示意图。
生: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两端。(生画示意图)
师:但八达岭隧道太长了,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光有两个工作面,工作效率还是不够高。詹天佑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生:詹天佑想出了中部凿井法,就是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生画示意图)
评析:至此,学生已理解什么是“中部凿井法”及为什么要采用“中部凿井法”,为理解下文的“打直井”的数量打下了基础。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打一口直井就增加了两个工作面,那么打两口直井,可以增加几个工作面?
生:可以增加四个工作面。
师:打三口直井呢?
生:六个工作面。
师:依此类推,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那么,可不可以说,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所需的工期就越短呢?为什么?
(生愣住,随即陷入思考。)
生:不是,因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时间,打的直井太多,反而浪费许多时间,并且破坏山体结构。所以,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面是多了,但工期不一定缩短。
师:对,你们也像詹天佑一样聪明,会谋划。据资料查证,詹天佑确实是打了两口直井,增加了四个工作面,包括两端的两个现成的工作面,总共是通过六个工作面来开凿八达岭隧道。这样,他成功地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通过“中部凿井法”,我们又一次感受到──
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评析:教师通过引导、激趣、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逐层探索、理解,直至突破“中部凿井法”这一教学难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奶奶
-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 我爱秋天
- 别开生面的“斗鸡”赛
- 有趣的乌龟抢食
- 秋天的果园
- 和谐的大森林
- 我是一个好孩子
- 爱心无价
- 校园一角
- 迷人的秋天
- 我的小鸟
- 好一片火烧云
- 我学会了洗碗
- 第一次买东西
- 上海口岸汽车物流的现状调研和分析(1)
- 不变革的政党必将死亡
-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 中国自由主义的“胡冠鲁戴”
- 集装箱运输中危险货物瞒报问题的研究(1)
- 浅议综合性港口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构建(1)
- 塑料护套线配线
- 开关、插座安装
-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1)
- 公路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内河运力结构调整调研报告(1)
- 燃气干管改造工程监理合同
- 塑料线槽配线
-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 德国城市公共交通及启示(1)
- 《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一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摄影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