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突破“中部凿井法”教学难点──《詹天佑》一文的课堂观察

突破“中部凿井法”教学难点──《詹天佑》一文的课堂观察

理解“中部凿井法”是《詹天佑》一文中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八达岭山势如何?请画简单示意图。

生: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师:怎样开凿八达岭隧道呢?(不急于让学生作表面回答,而是继续讲下去,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从开凿居庸关隧道,我们知道开凿八达岭隧道也有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哪里?画简单示意图。

生:两个现成的工作面在两端。(生画示意图)

师:但八达岭隧道太长了,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光有两个工作面,工作效率还是不够高。詹天佑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生:詹天佑想出了中部凿井法,就是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生画示意图)

评析:至此,学生已理解什么是“中部凿井法”及为什么要采用“中部凿井法”,为理解下文的“打直井”的数量打下了基础。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打一口直井就增加了两个工作面,那么打两口直井,可以增加几个工作面?

生:可以增加四个工作面。

师:打三口直井呢?

生:六个工作面。

师:依此类推,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那么,可不可以说,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所需的工期就越短呢?为什么?

(生愣住,随即陷入思考。)

生:不是,因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时间,打的直井太多,反而浪费许多时间,并且破坏山体结构。所以,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面是多了,但工期不一定缩短。

师:对,你们也像詹天佑一样聪明,会谋划。据资料查证,詹天佑确实是打了两口直井,增加了四个工作面,包括两端的两个现成的工作面,总共是通过六个工作面来开凿八达岭隧道。这样,他成功地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通过“中部凿井法”,我们又一次感受到──

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评析:教师通过引导、激趣、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逐层探索、理解,直至突破“中部凿井法”这一教学难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长的“雨天”
叩击心灵的呼唤——水的自述
我喜欢纯音乐
我为妈妈洗头发
青春真好
繁星春水
献给老师的赞歌
其实,我很幸福
我的日记
城里的月亮
45分钟的感动
拥绿色入怀
燕赵儿女,情系灾区
他是位性格乐观的人
孤独,寂寞的人
微胖界的才是完美主义者
挣多少钱由你的姓氏决定
偷饭的小贼们
《画向日葵》等7则
在“岔路”上找回自信
简单处世傻做人
疑犯无罪|但对话将会继续下去
我劝你不要取肋骨
我是
遇见你,就是最对的时候
不低头,他成了世界之王
藏在QQ空间里的秘密
大人小时候的故事
编辑部的鬼故事
都在说LOW,那到底什么是LOW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选举风波》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山米与白鹤》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小巷深处》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老师》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竹林深处人家》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同步练习及答案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空城计》同步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