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5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詹天佑》一课我已上了三遍,但我总觉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备课和讲课中进行了再创造,注意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前两次上这课,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见得好。我也听过别的老师上这篇课文,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弄懂课文中的难点。在这篇课文中,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理解,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时,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理解呢应该让学生对这几个工程有立体感,还要让他们进入角色,来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

于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课时前,我让两个学生抬来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让他们把沙子垒成“山”,拍紧。学生围上来好奇地问:“贾老师,下节上什么课呀”“下节不是语文课吗”“语文课怎么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为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上课了,学生都望着讲台上的“沙山”。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说:“这座‘山’就是居庸关,一会儿要变成八达岭,最后要变成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现在大家先读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谁读得认真谁就能当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居庸关隧道。”读完,大家争着当小工程师。“小工程师”走上讲台,用两支铅笔同时从“山”的两端向中间插,表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隧道。我问:“这样开凿隧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答:“如果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的隧道就会错开了。”学生从中体会了詹天佑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开八达岭隧道,工程更艰巨了。“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八达岭隧道,先用两支铅笔从“山”两端向中间插,再用一支或两支铅笔从“山”的顶部向下插。我配合讲解,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头开凿,也形成两个工作面,两口直井形成四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大大缩短了,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术。

讲到“人”字形线路,这座“沙山”又成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问:“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不是走弯路了吗”大家抢着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减小了坡度。”我又问:“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涉及这个减小坡度的道理”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叫道:“《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又如环山公路的设计也是为了减小汽车上山坡度,骑自行车上山走‘之’字形线路也是同样道理。”我说。然后让“小工程师”在“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用铅笔或尺子“架铁路”。

“人”字形铁路修好了。“谁来当火车司机,开火车”我问。“我来,我来!”学生兴致勃勃。“火车司机”用一支圆珠笔或一支粉笔当火车,先做了“车头”“车尾”的标记,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车司机”边演示边讲解。

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要上来“开火车”。这堂课,好动的、调皮的学生都得到了动手、动口的机会,他们听起课来也很专心了。同样一课,过去用三四课时学生还没全弄懂,现在两课时学生就明白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有趣。一盆沙子,几支铅笔——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教具,人人皆可找到,关键是老师备课、讲解要努力进行再创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户外运动
动物开会
道歉
漳州一中参观记
想做爸爸的儿子
争执
都是“野味”惹的祸
小猫学本领
非典病毒自述
美丽的兔公主
难忘的体育课
“蜕皮”的雕塑
难忘的早晨
啊,春姑娘来了
我和雷锋比童年
独立审计准则之中日比较
试论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风险
审计认证业务风险浅析
新审计准则视角下的持续审计探讨
关于建立审计员制度的思考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比较分析与调查研究
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大陆与台湾审计制度的比较研究
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新准则视角下的公允价值审计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思考
浅谈管理审计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制度改革
INTOSAI审计准则与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普鲁士简介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中两人物的心程
如果都德还活着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
都德简介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讲读《最后一课》的启迪
阿尔萨斯简介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普法战争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弗郎士爱国情感的多侧面描写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课》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