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另辟蹊径,用好教材──有感于《詹天佑》一课的教学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詹天佑》的教学,感到教者在用好教材方面值得称道。现就其一点,谈谈她的做法和我的感受。
这位教师在学生精读了课文,对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有了感悟之后,以“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前两年。”一句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展开想像:假如面对提前竣工的京张铁路,你会在报纸上怎样给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于是,学生再读课文,前后联系思考想像,同桌间相互讨论。一时间,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生生互动。思考讨论后教者组织交流。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教者又适时点拨。同学们发言特别踊跃。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自己的话,不但有力地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也满腔热情地颂扬了詹天佑。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且想像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情已为文所动,心已与作者相融。詹天佑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詹天佑》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笔者曾多次听过这一课的公开教学。听完这位教师的课后,便不由得有了个比较:在以往听的课中,不少教师最后总是抓住“ 赞叹不已”一词引发学生的想像,这固然是好的,但大家都这么做,不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这位教师却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积极思维,驰骋想像,互动交流,教学效果不错。
笔者不由得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阅读教学的今天,对像《詹天佑》这样的传统课文,如何上出新意,体现课改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第二轮教学改革的今天,希望老师们能做“创造之人”,把课堂变为“创造天地”,利用教学的“创造之时”,像这位教师那样,“不嚼别人嚼过的馒”,用新的教学理念“洗”一“洗”脑子,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去钻研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不仅新课文要上好,传统的老课文更要上出新意来。我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跳出老框框,闯出一片新天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找春天
- 我的妈妈
- 可爱的小蝌蚪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聪明的小猫
- 我学会了炒蛋炒饭
-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 森林小卫士
- 如果我有翅膀
- 一次开心的值日
- 植树
- 干家务
- 爱护小鸟
- 着火了
- 我喜欢的水果
- 浅议大学语文课堂意外的处理艺术
- 让多媒体走进高师音乐理论课堂
- 高校融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析
- 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 对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特色的分析
- 数学教师如何使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浅谈将美育目标放入当代体育教育中
- 浅谈注重综合成绩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 浅谈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关于传统法与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 简述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
- 浅谈现代教育从国学中寻求发展的新思路
-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的有机结合
- 《自己去吧》二
- 《画》一
- 《小小的船》二
- 《月亮的心愿》一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一
- 《小小的船》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二
- 《爷爷和小树》二
- 《比尾巴》一
- 《比尾巴》二
- 《影子》教学
-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
- 《自己去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