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另辟蹊径,用好教材──有感于《詹天佑》一课的教学

另辟蹊径,用好教材──有感于《詹天佑》一课的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另辟蹊径,用好教材──有感于《詹天佑》一课的教学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詹天佑》的教学,感到教者在用好教材方面值得称道。现就其一点,谈谈她的做法和我的感受。

这位教师在学生精读了课文,对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有了感悟之后,以“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前两年。”一句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展开想像:假如面对提前竣工的京张铁路,你会在报纸上怎样给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于是,学生再读课文,前后联系思考想像,同桌间相互讨论。一时间,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生生互动。思考讨论后教者组织交流。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教者又适时点拨。同学们发言特别踊跃。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自己的话,不但有力地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也满腔热情地颂扬了詹天佑。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且想像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情已为文所动,心已与作者相融。詹天佑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詹天佑》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笔者曾多次听过这一课的公开教学。听完这位教师的课后,便不由得有了个比较:在以往听的课中,不少教师最后总是抓住“ 赞叹不已”一词引发学生的想像,这固然是好的,但大家都这么做,不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这位教师却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积极思维,驰骋想像,互动交流,教学效果不错。

笔者不由得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阅读教学的今天,对像《詹天佑》这样的传统课文,如何上出新意,体现课改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第二轮教学改革的今天,希望老师们能做“创造之人”,把课堂变为“创造天地”,利用教学的“创造之时”,像这位教师那样,“不嚼别人嚼过的馒”,用新的教学理念“洗”一“洗”脑子,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去钻研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不仅新课文要上好,传统的老课文更要上出新意来。我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跳出老框框,闯出一片新天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母亲节快乐
寒假中的一件事
我在网上投稿啦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
我爱故乡的龙眼
标点符号王国游记
爷爷家的“小贝贝”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美丽的小草坪
我的不满意
我和爸爸的对话
跟我说“再见”
我是幸福的小鸟
未来水果、蔬菜展览
我爱故乡的柿子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
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审计
浅议抗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工作的主要难点及对策
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浅议内部审计的外包与内置
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再思考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审计与监督
奔福德定律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审计的重点
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物权法视野下政府审计启示与变革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郑振铎:《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