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赛特凯达斯达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的深深忧虑。
赵老师的这一堂课,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如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一、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赵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在落实重点段时,赵老师进行了多层设计。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看视频、品读等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深入文本,领略到大瀑布的壮观。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其情感。赵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运用多媒体,补充空白
当文中介绍了赛特凯达斯瀑布而今的情况,向我们展示了比较灰色的一面,而当赵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情景时,学生再看看文中如今的大瀑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这里的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补充了课文空白。
三、巧用对比,帮助理解
对于“一万立方米”,学生没有确切的概念,赵老师巧妙地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大瀑布的气势雄伟壮观。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后要是碰到难理解的词,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他们理解。
【小小疑惑】
葬礼本身就是个比较悲伤的词,但,在这堂课上,没有明显得感受到凝重的气氛,似乎老师在努力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受萧条、悲伤的氛围,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激情不够。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相当不错的赵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天使清洁工
- 真稀奇--歇后语改写
- 当发现朋友有缺点时
- 让爱永远不脏
- 啊!我成功了
- 午夜凶杀案
- 永别了,小狗
- “马虎”一词的来历
- 悬崖勒马与亡羊补牢的差别
- 最无私的友谊----读朋友有感
- 网络,我的新朋友!
- 小猫乖乖
- 这样“变”行吗
- 我忘不了,小溪
- 参观葡萄园
- 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委员会
-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 浅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国有商贸企业部门经理离任审计
- 议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核算问题
- 审计独立性风险的框架分析
-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动因及对策
- 对话式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论建构
- 印度农业现代化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论“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规律
- 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弱化的剖析
- 分析弗莱的文化理论来源
- 试析网络审计
- 审丑的美学意义
- 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及其文学表现
- 《信客》结构分析
- 阳关雪
- 《信客》课文背景知识
- 《信客》课文导读
- 《信客》学法导引
- 《信客》课标解读
- 《信客》课文简析
- 《信客》典型例析
- 《信客》词义辨析
- 莫高窟
- 《信客》写作特色
- 《信客》中心意思
- 《信客》重难点突破
- 《信客》学法指导
- 《信客》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