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设计的开放性带来的一点思考──《少年闰土》听课有感
新“课标”的实施策略,更凸显设计的开放性,更重于采用框架设计。它更体现其弹性空间和发展。因为,教学设计不可能根据教师的全部智慧有一个准确的假设,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只能从学生的现状作出多种的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廊或者是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选择,并在运用中随时得调整。
笔者有幸听了更楼小学李振华教师执教的《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整堂课体现了开放性设计的教学理念。在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中,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语言,请大家仔细读课文,找找值得研究的词词、句子,甚至是标点,你还可以提出在阅读中你所发现的问题。李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也确实有一定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学生质疑:并列词语间用顿号,为什么“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个句子中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李老师马上告诉他:老师查过资料,在鲁迅寻个时代,还没有顿号。笔者想:李老师也许有过准备,而且也比较机智。然学生似乎并不满足。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鲁迅是位大文豪,他的文章幽默含蓄耐人寻味。请仔仔细细读一读课文,你有琢磨不透的地方吗?把它找出来。
生: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标点用得不准确。“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个句子中,应该用顿号,不应该用逗号。
师: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这个句子就成这样了:
板书: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仔细地读一读,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顿号读得快,逗号读得慢。
生:闰土当时是边想边说的,一个词一个词说得很慢,不像背书一样很流利地背出来的。
生:我觉得鲁迅故意用这种报告文学法来体现闰土憨厚、朴实的特点。
师:说得有理,现在你觉得用顿号恰当还是用逗号恰当?
生:用逗号恰当。
师:课文中这样的情况还有,请你找一找。
……
我想,鲁迅在写这句话时或许没这么多的考虑,也或许当时真的没有顿号,甚至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然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这位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敏化语感。他们的认识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开放性设计所带来的教学过程,更表现出课堂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没有静止、固定的状态。我们把比较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还给学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认识的差异变化无疑会很大,并且,认识中的问题流向也不尽相同,这种生成的可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作出必要的“现场处理”,恰当地把握这些动态生成性因素,使教学内容在计划之外,更深刻、更丰富、更精彩,使学生的怀感生活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漫画《父与子》
- 我的妹妹
- 不听话的小树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挨打
- 买东西时找钱的小技巧
- 君子兰
- 日全食
- 扭秧歌
- 搬木头
- 乖乖
- 飘飞的柳絮
- 怀念我的小兔
- 赶会
- 怀念我的小狗
- 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 礼貌原则研究的评述
- 浅谈《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初步尝试
-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
- 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要素分析
- 关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分析
- 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差异和一致性
- 简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对高校学生党校建设的启示
- 关于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 论社会变迁下的高校师德困境及应对策略
- 浅谈《模拟电子技术》的改进教学法
- 浅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 浅析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浅谈大学图书馆员素质教育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回声》教案
- 《影子》教案
- 《阳光》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影子》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比尾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