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本课的讲授有以下几个反思:
1、遵循常规,教中求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常中求变的一个可贵的创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2、既重文字,又抓思想:
在本节课里,我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如对第三段开头两句话的归纳棗时间、风势、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对“淌”“流”“滴”等词语的辨析比较;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更可贵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这样做,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从诱发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的认识;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将认识在实践中具体体现。这两层意思又都紧密地联系语言文字训练,既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又锻炼了语文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3、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课文。在本节课里,我结合课文娓娓地创设了一段黄包车夫在严寒的黄昏拉客觅食的凄惨情境,使学生如闻共声、如临其境,引起了感情的共鸣,收到了应有的效果。想象力是学生智力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在讲课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其作法是:
1、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
3、延伸情节,丰富想象。
在本节课,我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想象鲁迅先生可能会回答的话,既帮助学生悟出课文的真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从珍惜一粒米说起
- 设立节日1
- 学习的小窍门
- 梦的启示
- 我爱你校园
- 这次,我成功了
- 挂着笑的爷爷
- 吃一堑,长一智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成长的烦恼
- 记一件我悔恨的事
- 设立节日
- 马虎的我
- 失踪的鼻子
- 勇敢面对的事
- 旅游文化信息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 翻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的浅论
- 略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_行政法论文(1)
- 对公共财政理论问题的再认识
- 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 如何根据新教材营造学生研究性学习化学氛围
- 芒硝对铁着色玻璃颜色和吸收光谱的特殊影响
- 地基沉降对燃气管道的损害及对策
- 化学教学应怎样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 做好燃气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 话说龙泉青瓷
- 我国档案鉴定标准的确立与执行(1)
- 30型轻质绝热板研制与应用
- 政府征地中公共利益的界定_行政法论文(1)
- 行政法原则的司法适用_行政法论文(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9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建议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4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