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5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做到这点,就需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鼓励者,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口诵心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自己如何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入手,进行教改尝试。

下面是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做法:

一、预习指导

学生在课堂内进行:

先通读一遍,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分别做上记号。查字典,给生字注音,查出不懂的词的义项,用铅笔批在课本上,留待思考决定。默读一遍,找出文中的人物、事件(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并弄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知道事件的先后顺序,互相的联系与人物的关系,并试着给课文分段。再读,思考重点词语、句子和课后习题,把一时无法理解的记下来,并且想好提问的问题。

老师巡回走动,观察学生,强调学生的读要眼看、口诵、耳听、心惟、手写。这时,学生主要是个人活动,个人查字典,个人读,个人思考,使每个人读到、想到、写到,逐渐学会查字典的技能,养成读、思的习惯。

二、启发讨论

师生共同释题:

学生一看到这个课题,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一定是围绕着鲁迅先生这个人物来写的。“为什么呢?”我问学生。学生说:“课题中‘我的伯父’,指的就是鲁迅先生。”“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四个字呢?这不是重复了吗?”我又问。学生动了动脑筋,有的说:“在这四个字里,有两个词应该注意:一是‘伯父’,它表明了作者和鲁迅先生的关系,这篇文章一定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或侄子写的。”有的说:“一个是‘我’,它告诉我们这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伯父四个字,把意思说明确了,不是重复。”学生的理解很好。通过研究课题,他们弄懂了课题的含义,对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老师引路开头之后,下面主要是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有疑问,常常是一股脑提出来,老师记不住,学生也记不住。老师只有采取引导的办法,学生才能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由自己解决,真正不能理解的才提出来。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抓住关键处。

有的学生问:“老师,伯父说他自己的记性好,又没有批评‘我’,‘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呢?”有的学生问:“鲁迅先生明明知道侄儿把张三的事说到李四的身上,也不批评,却说自己的记性好。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两个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就组织学生围绕它去读书,去思考。一位学生发言:“鲁迅先生说自己的记性好,里面就含有批评的意思。你想,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记得很清楚,你小小的年纪,记性还不如我,这不是说明你不用心吗?”有的学生说:“这比批评还厉害,所以‘我’羞愧、悔恨、难受。”还有的学生说:“直说怕‘我’受不了,说明伯父很仁义。”这位同学的话刚完一个学生立即纠正说:“不能说‘仁义’,应该说伯父很慈爱,教育人很有办法。”

学生说清楚了,老师就不用再重复。这一段问题基本解决了,我叫学生把这一段再读一遍,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印象。

下一段,我请学生解释“恍然大悟”一词。好几个学生都争着起来解释这个词。但我要学生解释这个词的用意不仅是要理解它、掌握它,更想通过它引起学生的疑问:“我”是否真正恍然大悟了呢?有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学生顺着这个词读“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发现“我”没有悟对,于是有学生发言说:“伯父说的‘碰了几次壁’的‘壁’还有别的意思。”

我进一步引导:“‘壁’还有什么别的意思,还是只有别的意思?”

学生议论开了。我请大家结合“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这句话来理解“壁”的含义。

学生们又争着发言,有的说这个“壁”是黑暗的旧社会,有的说这个“壁”是反动派的统治,有的说是封建势力,还有的说是旧习惯……基本都说到点子上,我一一点头给予肯定。接着我说:“鲁迅先生的话很深奥,含义很深,小孩子当然不容易理解,因此,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了,”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他们不是笑话‘我’,笑‘我’太不聪明了,而是笑‘我’当时天真的样子。”接得太妙了。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已经合拍,老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了。

下一段,学生们根据课后的习题的提示,注意力都集中在鲁迅先生救护、资助车夫之后脸变得严肃这一点上。我要求学生根据“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一口气”来想象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

一个学生说:“我想鲁迅先生当时是这样想的:这个社会是这样的不公平。大冷的天,车夫还光着脚在马路上奔跑,不然,家里的人又得挨上一天饿了。怎样才能让车夫穿上鞋子,让他的家人吃上饱饭呢?怎样才能把这黑洞洞的墙壁推倒,让人们见到光明呢?咳,这些话对小孩说得清楚吗?以后她会明白。”

还有一个学生对课文的行文提出了意见。他说:“‘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们……’这一小段不应该分开,应接着‘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一句。起初,我并不知道她问鲁迅先生一个什么问题,看了上一自然段才清楚,分开不如接着。”

我赞扬了这个学生勤于动脑,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应接着的道理。

最后,我请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的想的得多呢?

好几个学生都说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病,三更半夜写文章,反劝阿三多休息,不要干重活。我要学生把课文的前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时候课堂上只听见嗡嗡的读书声和低低的谈话声。这是学生们在边读边议。过一会儿,有人举手了,两个、三个、十个、二十个……好了,可以全班讨论了。

有的说鲁迅先生救护车夫,还给他钱,让他在家休养几天,连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为车夫的事想了很多;有的说鲁迅先生想到的是要砸烂四周黑洞洞的墙壁,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并的说鲁迅先生如果待人不好,不替大家说话,就得不到工人、学生的拥护;送挽联、送花圈的有这么多人,就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接下去,师生共同讨论课后的思考练习。

我认为越是开放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我在备课时,除了深钻教材外,还总要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对课文的理解,设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可能提不出来,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总之,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活动的中心也不是教师的讲解。恰恰相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课堂的中心内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新知,并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蜜蜂
一件难忘的事
我的新书包
猴哥--读《西游记》的故事
动物森林聚会
打雪仗
吃肯得基
小松鼠历险记
一件有趣的经历
病,吞药丸
锄去心中的杂草
火车站花园
可爱的狗狗
爱的力量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决心书
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总结
党员先进性教育总结
2010届学生高考决心书
2012年高考冲刺决心书
2012年新学期决心书
先进性党性分析材料-个人
保持党员先进性心得(二)
高考百日冲刺决心书
整改方案
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
保先党性分析材料
教师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的几点体会
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交警)
党员先进性教育总结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
对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创新的策略探讨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旅游网络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1)
现代舞蹈中体现的舞蹈imge的传统方式发展
艺术批评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状况(1)
李西月的西派内丹思想的综述分析
“三个代表”思想的三维意义结构
勤积累,多表达
室外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制度之新探
深化银行业跨区域营销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1)
服务营销审计初探(1)
简述改革陪审制度的思考(1)论文
简述民初“兼理司法”制度的社会背景(1)论文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惊弓之鸟》练习设计
《惊弓之鸟》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3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4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西门豹》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
《燕子》综合资料
《燕子》教学设计多篇2
《燕子》综合资料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