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翻新时间:2015-12-1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上与学生们共同阅读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期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与忠诚等,但由于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抓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期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与琵琶有约会
- 让自己领导自己
- 我和姥姥的对话
- 蚊子是怎样诞生的
- 税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槐花情
- 爸爸
- 拐弯的路口
- 学会生存
- 妈妈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 我的理想
- 仿写《生活是多么广阔》
- 第一次拔牙
- 军队的生活,真让我着迷
- 水精灵
- 移动式气化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 对加快LPG汽车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全方位创新 建设大燃气企业集团
- 调压站区域计量新途径的研究
- “十五”期间北京市天然气发展规划及实施措施
- 做好技术准备 迎接天然气时代的到来
- 植物抗污染分化进化研究进展及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天然气与管道液化气转换技术的探讨
- 浅谈在中、小城市和地区发展液化石油气燃料汽车
- 论加拿大职业学院管理体制的特色、理念和启迪
- 大型液化石油气气化站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 室内燃气管暗装的探索与实践
- 对加快LPG汽车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纳米技术与百姓生活
- 强化企业计量管理,切实做好降压工作
- 《草原》教学设计5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教学设计8
- 《草原》教学设计4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2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1
- 《草原》教学设计2
- 《草原》教学设计 1
- 《草原》教学设计7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