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翻新时间:2022-12-25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本文是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在范读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把朗读的节奏在书上划出来,所以导致总有个别学生朗读的节奏出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学雷锋活动
- 春天来了
- 我的心愿
- 小猴学本领
- 题目:学滑板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可爱的布娃娃
- 春雨
- 捡垃圾
- 爷爷走了
- 我的好伙伴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爬灵山
- 炒茶
- 包饺子
- 分级制能拯救内地电影吗
- 开放的演播空间
-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 电影剧作分析及其要领
- 关于恐怖电影的精神再分析
- 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
-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及传媒的功能
-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 影视审美中的“教”与“乐”
-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
- 浅论电视台的新闻管理
-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五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2)
- 《司马光》教学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2)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
- 《司马光》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1)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3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