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琴断意未尽──听《伯也绝弦》有感
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优秀青年教师钱锋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这就是钱老师为我们弹奏的优美动人的乐曲!
初看钱老师的教案,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听完课更是感触深切。钱锋老师的《伯牙绝弦》在教材理解上有较大突破,采用了三大板块,三层意境同步推进。以“高山流水”为突破口,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三层语境让学生在回环往复读中感受伯牙孤寂清高、不媚世俗的言说,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胸怀,感悟知音真意,以及“高山流水”具有的特定的意象和内涵。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
一、实实在在读
钱老师以扎实的教学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字词句有序突破。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读三遍,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意,读出神韵。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学生初读文章时,针对小学生初识文言文的实际,教师逐句为学生范读领读,让学生通过最捷径的方式,感受了古文的韵味。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大力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主导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钱老师就为我们做了大胆的示范。
二、真真切切悟
文章只有短短的73个字,却蕴含着一个如此感人肺腑的故事。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钱老师以“知音“为情感线索,从解题入手,引领学生在文中寻找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词句,让学生对知音有了真切的“初体验”。然后,又创设多个情境,通过多次高质量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知音难觅”,以至于“子期死,伯牙绝弦,终生不复鼓”的深层含义。最后又伴以点拨和归纳,点出“道是无琴却有情”。到位的点拨使得文本的解读充分而全面。
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格调质朴高雅,上出了浓郁的语文味。如此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那就是──回去我也要上一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国戏曲是去是留
- 我也追星(居里夫人)
- 追星族曰
- 戏曲的艺术魅力
- 给黄河的一封信
- 戏曲传统艺术
- 我也追星(韩庚)
- 黄河壶口瀑布
- 我也追星(周杰伦)
- 我看“追星”现象
- 心系黄河
- 戏说“明星”
- 追星丧父谁之过
- 中华瑰宝戏曲
- 走近父亲的秦腔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 浅议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 关于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创新
- 深化地方文献工作浅谈
- 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工作述略
-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
- 试论河北省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创新与思考
- 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
- 江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与开发的思考
-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实施素质教育
- 试论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 关于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
- 图文时代的地方文献工作
- 浅谈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 《将相和》
- 《检阅》 写作指导
- 《检阅》 训练素材
- 《争吵》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争吵》 范文习作
- 《检阅》 范文习作
- 《争吵》 知识点精析
- 《争吵》 考点练兵2
- 《检阅》 考点练兵1
- 《争吵》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争吵》 重难点分析
- 《检阅》 考点练兵2
- 《争吵》 趣闻故事
- 《争吵》 考点练兵1
- 《争吵》 教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