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伯牙绝弦》听课有感
3月28日下午我非常有幸在实验小学参加了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第三期援助活动现场观摩课活动,坐在台下聆听着董晓宇老师的课,我深受感动,心潮澎湃,听完课之后更觉余音绕梁,激动不已:伯牙绝弦兮,妙哉!好一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就董晓宇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1、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在课堂上董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董老师注重以人为本,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纯真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与伯牙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如: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再如,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如果你就是伯牙,假如能再见到子期,你最想说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写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
2、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文言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董老师注重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整堂课,教师反复多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刚开始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想像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自愿读、范读还是通过填空帮助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3、董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精当巧妙,课堂中老师自始至终都能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并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如:听了学生精彩的朗读后,及时夸奖:“好一只百灵鸟,真动听”;“读出了泰山的高,同时你的朗读水平也高了”;“很好,能读着下文,念着上文”;“能想着画面,读出韵味”……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幽默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叫人感到无比佩服。
4、课堂的精彩源于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老师对于语文的满腔热情,源于老师充满魅力的才气,源于老师“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而这又是董老师所具有的,正源于此,课堂上掀起了情感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获益良多,我将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所感所获运用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新世纪广场
- 偷偷摸摸的看电视
- 我们的校园
- 变化多端的云
- 家乡的小枣
- 我喜欢的声音
- 养鱼
- 打针
- 公园里的花
- 举世无双的宝贝——我
- 变废为宝
- 照片里的故事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宽容让我进步
- 我向往的地方--西沙群岛
- 再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_民法论文(1)
- 韩国民法上的传贳权制度_民法论文(1)
- 信息公开、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_民法论文(1)
-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性质的再思考 _民法论文(1)
- 析垫付责任_民法论文(1)
- 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_民法论文(1)
- “抢媳妇”现象刍议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运用之我见_民法论文(1)
- 论我国破产监督人制度的设置思路_民法论文(1)
- 论《民法通则》与《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_民法论文(1)
- 民事诉讼视角下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承担_民法论文(1)
- 中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展望_民法论文(1)
- 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探析 _民法论文(1)
- 我国现代商号制度的完善_民法论文(1)
- 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_民法论文(1)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思路及设计
-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找春天》口语交际课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