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课堂上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创新──《月光曲》教学片断与反思
我在一次新教师考核课上,我上了《月光曲》这一课,在《月光曲》中有一个情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我设计原因模糊的开放题来理解句子,进行创新教育。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多种原因,这是一道讨论题,当学生看完题目之舌,就开始七嘴八第三舌地讨论起来,而我也参与了进去,不出30秒;就已经人急不可待地想发言了,我假装没有看到,继续蜻蜓点水般地穿梭于学生之中。
在参与讨论期间,我了解了大多数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贝多芬没有回答是默认了,但也有一些学生的看法与大家不太一致,情况多种多样。于是,我就开始让学生自由发言,以下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的片断实录:
学生1:“我认为那是贝多芬默认了。”
学生2:“我的意见与他一样。”
学生3:“我想那是贝多芬谦虚。”
学生4:“贝多芬怕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
学生5:“贝多芬酝酿《月光曲》进入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
学生6:“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回答。”
学生7:“贝多芬认为遇上了知音,非常激动,说不出话来。”
听了学生们的这些话之后,我觉得结论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我的这些学生们个个充满信心的模样,通过讨论回答,他们掌握了新的知识,感受到了尊重,并学会了自尊、自信、合作、独立与坚韧等高贵的品质和精神,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语言的逻辑性及思维的深刻性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态度,我想,他们是一群具有健康学习心理的学生。
上完这一堂课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源自这堂课的启发,心情十分欢畅,于是,我作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思考与总结。
我在课上所设计的题目是一道讨论题,它的答案不是单纯的同意或者反对,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要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对话,但我发现,整个解决过程其实也不等同于“讨论”这么简单,如果当同学们发表完毕统一一个标准的话,无疑是给学生一个“金箍圈”,使学生不敢创新。
文学艺术的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的张力,鲁迅先生在论《红楼梦》曾指出:“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学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切不可依恋灌输式教学的那种呆板的“简单划一”和“一锤定音”,板书的“唯我独用”,解词的“统一标准”,分段、中心思想的“步调一致”等等,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教师要善于抓“模糊”点,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创新。
这一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真正的学生是相互的,而不是简单的或者权威的由上而下主宰的,对于学习者而言,教师的作用不再那样至高而上,学习者不仅有机会说,而且共同决定着说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学生身心得到了彻底解放,他们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只有把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才能提出真正重要的问题和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掌握一套死板的知识而不知知识是如何得来,不知如何应用,即使得到了完整的知识,也不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该既知道事物是什么样子,又知道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不仅拥有关于事物的真理,又拥有一套如何发现真理的真理。
从此以后,我在课堂上多设计类似的讨论题,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积极创新教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妈妈生气了
- 我的姐姐
- 待到满山红叶时,我在香山笑
- 我最开心的时候
- 我上一年级了
- 香喷喷的土豆菜
- 男孩,你在哪里?
- 我的一家
- 太阳和月亮
- 开心
- 期末考注意事项
- 草莓
- 展望2009
- 我会变
- 2008年个人体育工作总结
- 2008年工作汇报总结
- 2008年绿化工作总结
- 班长工作总结
- 海事局“四五”普法、依法治局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 庆“七一”工作总结
-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 2008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 2009年上半年综治及创建工作总结
-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 县财政局2008年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 小学卫生保健工作总结
- 我的工作总结
- 台州电大自学助考工作总结
- 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及特点
- 清洁生产工作程序
- 印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 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节能分析
- 家具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
- 机械过滤法处理废水
- 用于粪便处理的除臭工艺
- 环评建设方提供资料明细
-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的环保优势
- 浅谈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
- 环境保护方案
- 环境保护措施
- 什么是清洁生产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八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四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七
-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三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七(A、B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四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五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三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五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