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
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
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
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应该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戏
- 我与中国戏曲
- 愚蠢的追星族
- 戏曲来我家
- 愿与戏曲相伴一生
- 戏的艺术
- 戏曲大舞台
- 漫话追星
- 戏曲艺术——旧时辉煌
- 传统戏曲
- 我侃京剧
-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
- 中国戏曲文化
- 戏曲大舞台
- 可怜,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 试析初中英语口语优化教学
- 关于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
-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略述
- 地方文献与图书馆
- 浅谈多元智力理论观照下的高职教育学生评价研究
- 试论地方文献书目
- 关于初中英语作业“任务型”设计
- 关于影响英汉称呼语系统差异的因素探析
- 关于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
- 关于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探析
- 市县馆地方文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 地方图书馆学会编辑地方文献目录刍议
- 试论高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创新性
- 试论教育博客,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
- 刍议地方文献工作——兼谈泉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 《绝招》 考点练兵1
- 《绝招》 整体阅读感知
- 《争吵》 教案讲义2
- 《绝招》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绝招》 考点练兵2
- 《可贵的沉默》 重难点分析
- 《检阅》 趣闻故事
- 《争吵》 教案讲义1
- 《绝招》 趣闻故事
- 《绝招》 教师语录
- 《绝招》 重点问题探究
- 《绝招》 知识点精析
- 《绝招》 重难点分析
- 《绝招》 范文习作
- 《可贵的沉默》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