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学弈》课堂教学及评析

《学弈》课堂教学及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0

《学弈》课堂教学及评析

一、依学定教,捕捉难点

师:课前,老师听到同学们在背古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古诗的?

生:我上一年级就会背古诗了。

生:我五岁就会背很多古诗了。

生:我三岁开始爷爷就教我背古诗了。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可是光会背还不行,会用吗?

生:会。

师:那好,老师提供画面,你们来配以恰当的诗句。

(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的情景,学生非常踊跃地竞猜诗句)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的很棒。那么,有谁会背古文呢?

生:我以前背过《论语》。(多数同学沉默)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还没有接触过古文,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对古文产生兴趣。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书写“弈”)

师:谁知道“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生:“弈”就是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习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文章后面的注释后知道的。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注释,学习古文”。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谁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

(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余同学拿出铅笔,在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做个记号,学生读完全文后马上有同学举手。指出读得不通顺的地方,教师相机指导全班朗读。)

师:我们知道,读书时还要一边读一边想,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生:我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两个学生一起和弈秋学习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总是想着有没有天鹅飞来,所以,他学得不如前一个人。

师:说得不错,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呢?

生:老师,我不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

生:老师,我不知道“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问一下“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什么意思?

这一环节,由古诗引到古文,自然生动,学生兴趣盎然,这是其一。由解课题导出学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由学生朗读课文引出学习古文的基本──断句停顿,渗透学法自如,这是其二。第三,在学生初步读通课文,大体了解文意后,教师及时而又十分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大懂的句子,学生提出的三个句子还真是课文中最难理解的句子。后续的教学避繁就简,顺应学生学路,紧紧抓住学生难解的句子,使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着力集中,省时高效,实为教学之高招。

二、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学贵生疑”。你们能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很好。怎么解决呢?老师教你个办法,这些句子中有的词语的解释就在文章后,你们把它们抄注在词语旁边。然后,连起来想一想,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自学读不懂的句子,自学完后纷纷举手。)

师:谁来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心想着拉弓射箭把天鹅射下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中有注释。“援”是“引,拉”的意识思;“缴”指“箭”。把意思连起来就知道了一句话的意思。

师:射天鹅?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生:我从“之”知道的,“之”的意思就是“天鹅”。

师:看来你是真的读懂了。其他的句子谁能读懂?

生:我知道这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却不如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俱”是“一起”的意思,“弗若”是“不如”的意思,懂了这两个词,其他就好理解了。

师:我还想问问,你是怎么分清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的?

生:我是联系前面的内容知道的。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前一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生:(看图描述)因为第一个人专心致志,而第二个人却在想着会不会有天鹅飞过来。所以,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师:谁能再用书上的语句说说。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谁的表述更清楚?

生:我觉得第一个同学说得更清楚些。

师:是不是用书上的语言表述就不清楚了呢?听老师读读。

(师范读,极其清晰而有目的地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生:老师注意了停顿,所以,听起来就清楚多了。

师:老师刚才在哪些地方停顿了?

(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也在书上标出来,然后试着读读。(生朗读。)

师:你看,注意了停顿,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第二个人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与”是“吗”,“弗若”与前一句“弗若之矣”中的“弗若”意思相同。

师:本句的“弗若”没有注释,你能联系前一句来理解,棒极了。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生:“其”。

师: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生:试读。(指名朗读。)

学生提出不大懂的三句话,既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理解古文的关键。老师非常扎实地引导学生把注释抄注在句子中,学生看住注释,读读思思开始逐步明白文意,但还不一定能把句意连起来。此时,老师没有急于把答案抛出,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读读议议,倾听咀嚼,不断探究,相互启发,逐层焐化,硬是让学生靠自己的学力琢磨感悟了意思,达到了教学目标。此外,老师还巧妙地利用难解的句子,前勾后连,相机剖析了导致学习效果迥异的原因,培养了语文的前后联系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提升认识,妙用难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把全文读好吗?

生:(充满自信地回答)能!(生自由朗读;师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平时读书一定很棒吧?

生:(生纷纷摇头)老师,他平时学得不好。而且还会拖欠作业呢。

师:(疑惑)是吗?那今天为什么学得这么好呢?

生:因为他这节课专心致志,平时上课他总喜欢开小差。

师:他暂时学得不理想,与成绩好的同学相比,“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曰,非然也。”

师:你们都已经在说了,还用“曰”吗?再来,“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然也。

师:你看,专心致志就有收获。同学们,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生:有。上星期,由于我上课听讲非常专心,所以上周的作业每次都是优。

生:有一次,我做手工,刚开始还挺认真,可后来弟弟叫我下楼陪他玩,我一心想着快点做好。于是,就匆匆忙忙完成任务,结果第二天我的手工制作受到老师的批评。

生:我写作业时总是不专心,老想着动画片,所以,每次作业质量都不好。以后,我一定专心写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专心听讲了吗?

生:专心听讲了。

一个学生读得不错,老师本想给这位学生以赞赏和鼓励,不想,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他“平时学得不好,还常常欠交作业”,面此,教师也感到突然,疑惑,但瞬息又调整教路,机敏而又艺术地变课堂不利因素为有益的教学情境,十分恰当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在活生生的现实课堂生活中进一步深化了最难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的理解,既提高可语文素养,又提升了思想认识,更体现了融融的人文性。

四、积累语言,内化难点

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 咱们合作背诵全文怎样?

生自读课文数遍后,教师用课件隐去下面省略号中是文字,交替出示下面两组文字提示帮助记忆,指导背诵。

1、“弈秋,……使弈秋……,其一人……;一人……,思援……。虽与之……,为是……?曰:……”

2、“……善弈者也。……惟秋之惟听;……有鸿鹄将至,……而射之。……弗若之矣。……弗若与?……非然也。”很快地,全班同学流畅地背诵了全文,内化了语言。

师:这节课,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己学懂了文章,由于你们专心听讲,课上就把文章背了下来。还想再学习古文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布置一篇文章请同学们自学──《夸父逐日》,有信心学好吗?

生:(满怀自信地回答)有。

学习语言不仅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而且要熟读成诵乃至背得滚瓜烂熟,学习古文更是如此。这里,老师十分巧妙地让古文的句首、句末交替出现,既具引读与铺垫作用,更切合小学生爱动感爱变化的心理,学生兴致高涨,大部分学生极其高效地当堂背会了古文。依据学路,巧捕难点;抓住难点,有效探究,动态生成;抓住古文特点,看注释读通顺,咀嚼涵咏,渗透学法是本教学的最突出特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节”溯源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花吗?
送“神五”升空的长二F型火箭
家乡变了
独上高楼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诗中春夏秋冬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古诗中的思乡
家乡的龙眼
在记忆深处消逝
四季家乡
端午节的起源
试论探索现代办公技术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人物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使用
福建省图书馆闽台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
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
闽台两地图书馆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存大有可为
民族文献工作的思考
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共建工作
谈谈搜集地方文献中的几个问题
试论校园网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试论大一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问题与方法
简析校长领导的思想转变与艺术
方志传记资料索引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
刘国钧与国立西北图书馆同辉
《翠鸟》 教案2
《翠鸟》重点字词梳理
《翠鸟》 考点练兵 A组
《珍珠泉》 教师语录
《翠鸟》 写作指导
《翠鸟》 美文
《翠鸟》 同步练笔 范文
《翠鸟》 随堂练习 提高篇
《珍珠泉》 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
《翠鸟》 相关资料
《翠鸟》 作者简介
《翠鸟》 教案1
《翠鸟》重点问题探究
《珍珠泉》 重点字词梳理
《翠鸟》 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