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匆匆》教学实录

《匆匆》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0

《匆匆》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姓薛。有同学姓这个姓吗?(无人举手)这个姓很少,所以很珍贵。

(生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读题──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课文吗?你在预习过程中都预习了什么?

生:我把课文读了三遍。

师:你很自觉,没有要求,你能自觉地读3遍。不错。

生:我先看了预习提示,然后根据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去读课文。

师:能够根据预习提示有针对性地预习,很好。

生: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想好了。

师:(笑)了不起,答案都想好了,能透露一个给我吗?

(生笑。)

生:不能。

师:还保密呢!你能带着思考进入课堂,收获就要比一般同学多。

生:我借助工字典解决了预习中不认识的问题。

师: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是会学习的同学。

生:我边读边想有什么问题,想了每一段的段意思。

师:一边读一边想,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师:好像还有很多同学搜集了许多名人名言,是你吧。

生:高尔基曾说了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师:这句话记得吗?能背出来吗?

生:“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师: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真读了课文,有的根据预习提示进行有针对性地预习;有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的借助工具书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你们在预习时自觉做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这个习惯,你必定受益终生。

师:课文读了三遍的同学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读了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生无一人举手。)

师:(笑)你们都统一要求读三遍啊?

师:读得怎么样,你来选择其中一段读,我们看看你读得三遍与他人读得三遍有什么不同。

师: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

师:读得不错,很流利。这第二个句子很长,“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得很流利,不错。谁再来读给我听听,也能像他读得那么流畅吗?

生读。

师:别急着坐下,考一考,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想些什么?心情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略停一下)这一段中有问句,感情要深厚一些。

师:你注意了这段中有4个问句,感情不同,他注意到了,两位同学这一段都读得很好,边读边思考,说明他们读得很专心投入。

师:谁来读读其他的自然段,是不是都像他们一样认真?

生读第四小节(强调“呢”)

众师笑。

师:他读得很投入,(笑了)因为他的得很沉重。内容可能很沉重,但有些词语可以读得比较轻快。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依然强调“呢”)。

师:比较轻快,很好!但是,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呢”呢?

生:因为作者好像是有问题在问我。

师:谁能不通过强调“呢”来体现这是问句。

生读得很好。

师:美吗?象她一样读,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全新的感受。

生:我来读最后一小节。

师:为什么?

生:一来是这一节很短,二来是这一节也很重要。

师:我们就请你来读读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生读。

师:他虽只读了一句话,这却是课文的灵魂,这个问句的答案文中没有。正是因为这个问句,使这篇文章成为千古名篇。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有点忧伤的语调,不错。

师:你们看第三小节最长,谁有勇气来读读第三小节?

生读。

师:这么长的段落,读得这么流利,看来是真的下了一番工夫。

师:看课题,“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脚步匆匆,吃饭匆匆,洗脸匆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

生齐:时间。

师:先别急着告诉我,请你大声朗读全文,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是什么匆匆。

生大声读文。

师:读好的请举手。

师:课文有一个词,写出了什么“匆匆”?

生:课文写的是“日子”匆匆。

师:“日子”就是时间,就是时光,意思是一样的。

师: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往往就这最普通的事情,就容易被忽视。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点?到底是怎样的?请你们再认认真真地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日子有什么特点?好吗?

生读文。

生:我觉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这是日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你再看一看,这段话中还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

生木然。

师:(强调这句话: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从这句话中又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作者的想象(不入题)。

师:日子能偷吗?能藏吗?又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日子无影无踪(板书:无影无踪)。

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听我来读。……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

师:作者没有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这样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生:这是排比句。

师:你注意了句式的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生:前面都是讲了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讲这个事物又回来了。

师:你讲得很好。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那叫失而复得。

你来读一读。

……

师:你注意到了这三样事物去了可以再来,他们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

师:日子去了也应该是可以回来的啊?

生:不可以。

师:日子与桃花、燕子、杨柳比有什么不同?

生:日子一去不复返。

师:作者为什么还这样写?

生:作者为了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他很渴望时间回来。

师:是啊,他很留恋。(板书:留恋)

生:他很无奈。

师板书:无奈。

师:读书后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蕴涵了怎样的感情,这叫会读书。

请大家把那种留恋、无奈、怅然若失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我相信,此刻你再来读这一段,感觉就不一样了。

指名读。

师:不错,体会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读书中,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课文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也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得到的。日子的影子是怎样的?

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日子的样子。

……

师:日子是有样子的,找到了吗?

生:没有。

师:再读读,找找日子的样子。

师:找不到没有关系,你去读读第三自然段,日子是什么形象?找找。

日子的影子在哪里?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日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摇头。

师:找不到没关系,请你接着读第4自然段,(众师笑)读了这一段如果再找不到,那就真得糟糕了。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你找到的日子的样子是怎样的?

众生举手。

师: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

师:请画出来的举手。

师:请你往上看,第2、3自然段中,日子的影子在哪里?请你画下来,一定能找得到?

……

师:现在都找到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请大家读读3、4自然段,发现在作者笔下,日子、时间、光阴是能看得见的,是形象的。

谁来读一读。

生: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有影子吗?

生再读。

……

师:现在你能看到八千多日子的影子吗?

生: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有多大?

生:一点点。

师:也就是说,八千多日子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你经历了只不过半滴水都不到。你有什么感觉?

生:……

师:你们算算,八千多日子相当于多少年?

生:24年。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时,24岁。你读到这个句子时(板书: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你能感觉到、能摸得到吗?你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体会?

生:日子太容易被人忽视了。

生:时间太短暂了。

师:时间很珍贵,你一生有几个八千多日子?那仅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有什么感受?

生:时间太珍贵了。

师:因为少,所以珍贵,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话。

生齐读。

师: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是有限的,人一生只有几个八千多日子,只有几滴水一样短暂,(板书:短暂)属于你的时间就像一滴水,你现在连一滴水都不够。人的生命在时光的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记,是那样的渺小,想到这里,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你明白吗?

生: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时间是用不完的,没想到,你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结束的那一天的,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你还怎么认为?

生:他浪费了一些时间,这二十几年里,他没有做什么有成就的事情,所以他“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是啊,当他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时,很难受,你有过这种感受吗?作者蓦然地发现八千多个日子已经过去了,你们13年已经过去了,我们齐读……

生读……

师: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听不见。有影子吗?看得见吗?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忽视了时间。

……

师:读到这里,你不要急于回答,读第四自然段,你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生读。

师:八千多日像针尖上的一滴水,那每一个日子也是看得见的,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

生:飞快的。

师:读得好,但是还抓不住,我要让你抓住。

生:太阳有脚……

师:是啊,太阳有脚,像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我们读这句话。

出示:……

师:你有没有看到他的脚步?

生读……

师:这都是时间的脚步在那儿移。怎样地挪移?

生读:轻轻地……

师:快吗?慢吗?所以吃饭时……

生读。

师:时间都是慢慢地悄悄地挪移,我们一起俩读。

生齐读。

师:开始是挪移,后来从哪里看到他的脚步匆匆而过?

生:跨过、飞过、闪过、溜走(板书)。

师:时间的脚步是怎样匆匆的呢?……

师:你从这些词语感觉到什么?或是有什么发现?

生……

师:所以,日子是有形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有脚,我可以让他停下来,可是他与人有什么不同?

生:人的脚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来,而时间的脚步一去不复返。

师:他的脚步只能匆匆而过,你想留也留不住,挡也挡不住,读第一句。

生……

师:……表达作者对时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无奈。

师:你能留住吗?那种对日子的无奈表现得非常清楚。(板书:无奈)

师:第四自然段中,你找到日子的形象了吗?

生:……

师:青烟、薄雾,看得见吗?你看多形象,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朝阳蒸融的样子,你看过吗?

作者说八千多日子……

为什么把时间比作青烟、薄雾?而不是比作一滴水?

生:因为被微风吹散的青烟、被蒸融的薄雾都无影无踪了。

师:说得多好啊。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烟薄雾无影无踪、没有痕迹。主要告诉我们八千多日子没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迹。我们来读……

生读……

师:你看到过这样的痕迹吗?

生:没有。

师:要急促些,听老师来读。

生再读。

师:这里有两个问句一样吗?为什么要反问一个问题?

生:强调了没有留下一点点的东西。

师:对,这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为什么?

往前看,读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生读。

师:八千多日子……留下两样东西,一是徘徊,一是匆匆,他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东西。八千多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有怎样的感情在里面?

生:后悔。

生:惭愧,因为没有做过有意义的事情。

师:……

生读。

师:这个“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生:我觉得来得时候、去的时候不能一样平凡,应该做点什么?

师:有点懂了。

生:不能平静地、白白地走这一遭。

师:要留下点什么,哪怕是一丝痕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它告诉我们,一生要有所作为。人生短暂,生命有限,岁月无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走这一遭呢?怎样有所作为呢?所以作者留下这样一个疑问,齐读最后一节。

师:在作者眼里及笔下,日子匆匆过去,是有形象的,八千多日子……

(指着板书总结。)

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一句话。

生读。

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他为什么这样写?

生: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师:是啊,一个需要用一生思考的问题,人生一去不复返,人生该留下一个怎样的痕迹,今天留一个作业:为这个问题写一个答案,想想我们该怎样走这一遭?

师:把这句名言送给大家,我们共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师:看看现代人是如何看待时间的……

将时间用于工作,那是成功的代价。

将时间用于思考,那是智慧的来源。

将时间用于运动,那是青春的奥秘。

将时间用于阅读,那是知识的源泉。

将时间用于爱人,那是幸福的所在

将时间用于奉献,那是人生的真谛。

将时间用于空想,那是生命的。

将时间用于微笑,那是减负的良方。

将时间用于计划,那是你能做好上述一切密诀。

师:相信大家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对时间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自己珍惜的方式!下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朽的昭君
品味时尚
9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故事
《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
《隐形的翅膀》
信他,抑或信己
诚信与善良
弯道超越
祝福是一种虚伪的常识
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见证
《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
幼儿园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方案
2012年商场超市教师节促销活动方案
2012年教师节活动安排及工作要求
2012年公司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
五年级庆祝教师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迎中秋晚会活动方案
向教师感恩教师节庆祝活动
学校庆祝第26个教师节活动方案
小学学校中秋节实践活动方案
教师节活动方案:老师,节日快乐
2012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方案:感恩老师,让心灵飘香
学校教师节活动方案《绿叶对根的情意》
小学第26个教师节活动方案
庆祝第26个教师节活动方案
中学庆祝第26个教师节活动方案
大胆进行体制创新推进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五篇]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人”的预设对二者方法论的思考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关于政体、法治和执政方式的思考
县制:乡土中国的行政基础——县制丛谈之一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试论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现状与法律对策(1)论文
简析民事诉讼法之法院职员回避(1)论文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
政府机构改革的平衡机制分析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设计
《假如》 教学设计二
《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设计一
《假如》 教学设计一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二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一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一
《“红领巾”真好》 教学设计一
《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设计二
《清澈的湖水》 第一课时教学实
《回声》 教学实录
《清澈的湖水》 教学设计二
《“红领巾”真好》 教学设计二
《浅水洼里的小鱼》 教学实录
《假如》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