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与以前课本中选入的先生的《白鹅》一样,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由于我十分喜欢和欣赏先生的文风,就当做精读课文来讲的,课前还请美术吴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插图。
果然,学生也十分喜欢学习本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课后我还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也追星(韩庚)
- 我也追星(周杰伦)
- 戏说“明星”
- 追星族曰
- 我也追星(居里夫人)
- 中国戏曲是去是留
- 追星丧父谁之过
- 中华瑰宝戏曲
- 走近父亲的秦腔
- 心系黄河
- 戏曲的艺术魅力
- 我看“追星”现象
- 给黄河的一封信
- 黄河壶口瀑布
- 戏曲传统艺术
-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
- 浅谈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 江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与开发的思考
- 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工作述略
- 深化地方文献工作浅谈
- 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
-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实施素质教育
- 图文时代的地方文献工作
- 关于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关于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创新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 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四十年
- 试论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 浅议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 试论河北省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创新与思考
- 《检阅》 写作指导
- 《检阅》 训练素材
- 《争吵》 考点练兵2
- 《检阅》 考点练兵2
- 《检阅》 范文习作
- 《争吵》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检阅》 考点练兵1
- 《争吵》 趣闻故事
- 《争吵》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争吵》 范文习作
- 《争吵》 教师语录
- 《争吵》 重难点分析
- 《争吵》 考点练兵1
- 《将相和》
- 《争吵》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