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感想
上完这节课,给我留下深深的思考:
1、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如“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后留下的一个凸现课文主旨的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再次的磨合,通过“阅读──品析──议论──整理”的系列阅读活动,从中领悟到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恢复了生命,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互动的。但教师还应该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有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呢?”这个问题的引出教师应服从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坚决”、“常”、“轻易”、“哪能”这些语言的关键词,抓住“不慌不忙”、“惯有”、“严峻”这些人物神态的关键词,采用“换词(句)法”点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使阅读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总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平等的、互动的,还应该抓住“关键”的,化“热点”与“难点”为“焦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行“焦点访谈”。
3、与文本对话需要教师、学生的情感投入,与文本对话除了具有平等性,互动性,还应有情感性,因为语文学科的文本是无处不充斥着情感的东西,“诗即思,言即情”,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形象时,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对话,即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等;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即教师的情感点拨,学生的“情动辞发”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如引导想象,谈谈感想,谈谈心情的教学环节都较好地引发了读者(教师、学生)与作者、编者产生了共鸣──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达到了生本、师生、生生精神上的自由交流。
总之,一节课下来,使我深刻地感受到:理想的阅读,应该是课文──学生──教师──作者(编者)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平等互动关系,且富有情感的,这就是阅读教学理当追求的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得失并存
- 勿以亲疏定是非
- 望天
- 把平安记在心,让青春更美丽
- 追求
- 《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真的那么悲观吗?》
- “回声”的启示
- 传说
- 将爱填满
- 心灵拌书香飘飞
- 落叶魂
- 爱之感谢
- 良知·净土
- 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 空中信仰 ——坚韧的麻雀
- 故事内外总关情
- 行走在青春岁月里
-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日本经典”
- 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作家
- 酸甜苦辣,你的性格是哪种味道?
-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分部介绍与人物介绍
- 天气冷了,吃货们开始写诗
- 春运买票的各种影视版本
- 2014动画电影快到碗里来
- 十二星座标准身高大揭秘
- 那些曾经羞辱过你的智商的“鸡汤”
- 我的同桌是巫师
- 我妈妈不是傻子
- 麋鹿王的爱情绝唱
- 行走在他们伟大的人格中
- 我们成功了 教案教学设计
- 窗前的气球 教案教学设计
- 《黄河魂》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 比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
- 《画风》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四季 教案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 教案教学设计
- 《丑菊》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 军神 教案教学设计
- 影子 教案教学设计
- 《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案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