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拖延”以后的精彩──《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我读了信中关于写莫斯科的一段话,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在读悟《凡卡》(人教版第十二册)中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时,一位男同学的发言令我心头一震。“啊?──”其他同学惊呼出声的反应使我愕然,已在嘴边的溢美之词硬生生吞下了。我示意发言的同学坐下,他眼睛下垂,已不知所措。此时此刻,我冷静下来,不露声色地对同学们说:“对‘莫斯科’与‘凡卡’,大家有什么想法?”教室里马上举起了许多手。
生1:课文中关于莫斯科的描写,让我感觉凡卡对橱窗里的钓竿、铺子上的各种枪都很感兴趣,他很想玩一玩,可是这怎么可能实现呢?
生2:这里凡卡是在向爷爷介绍自己在莫斯科看到的一切。凡卡害怕鞋店里的楦头,但他喜欢橱窗里的钓竿和铺子上的枪。
生3:凡卡是在向爷爷介绍自己在莫斯科所看到的稀奇事。但这些事他又说不清楚,因为他从早到晚都在鞋店干活,没有人理它,没有人带它玩。
……
这时的我,已经在为自己的“拖延”之计暗自叫绝了。
不料,又有一位女同学举手:“我觉得,应该说:凡卡不属于这个城市。”我又是心头一震:“为什么?”“凡卡虽然生活在这个大城市里,但是他与莫斯科的繁华与热闹是格格不入的。他是一个外来人员,是一个连伙计都要嫌弃的学徒,这个城市并不接受他。”教室里凝重的氛围让我知道,女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孩子们都在为凡卡──这个可怜的孩子而悲愤。这时候,我对第一个发言的男同学说:“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吗?”“凡卡生活在这个大城市里,可是除了干活,他什么也得不到。他能得到的只有老板的毒打,伙计的捉弄,他得到的只有痛苦、饥饿、寒冷、孤独。”一席话说完,教室里鸦雀无声。谁又能用语言来形容孩子们心中的震撼呢?虽然开始他们有不解,但经过思维的碰撞,他们达成了认识上的默契,情感上的沟通。此时,孩子们无声的表现、热切的眼神不正是对第一位学生送去的最大的赞赏吗?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不管是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还是凡卡不属于这个城市,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凡卡──这个9岁的弱小的孩子能从莫斯科得到一点关爱!”
【教学反思】
从上述案例看,第一位学生的发言确实是惊人“一鸣”。面对众生的不解如果教师出面解围,课堂无疑会从“众言堂”变成“一言堂”,教学氛围也会变得僵硬;教师在拯救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同时,熄灭的可能就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火花。此时,教师采用了延时评价,即: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正是这一拖延之计,给了广大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感悟“莫斯科”与“凡卡”之间的格格不入,来体验凡卡面对这一切时的渴望与无奈。这一时段延时评价的应用,创设了宽松、和谐的研读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得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在发言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想凡卡所想,悲凡卡所悲,为课堂自然建构“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的内涵作了“无痕”的辅垫。当学生达到情感共鸣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再让第一个同学站起来向全班解释,他的个性化感悟终于得到了全所未有的认同与赞赏。看来,在教学中,恰当应用延时评价,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无比精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报刊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 走过四季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感受自然_秋天篇
- 感受自然作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走过四季
- 拒绝自然
- 建筑工程学院实习报告
- 鲁班造价软件相关资料汇总
- 住宅楼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 厂房新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出台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 房屋建筑实习报告
- 项目部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
-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
- 3D3S相关资料汇总
- 浅议项目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交底
- 钢筋工程技术讨论之梁的腰筋
- 广联达相关资料汇总
- 写字楼地毯选择
-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卡
- 建筑技术交底的重要性
- 《和时间赛跑》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检阅》 教案讲义1
- 《争吵》 教师语录
- 《检阅》 教案讲义2
- 《检阅》 写作指导
- 《检阅》 整体阅读感知
- 《和时间赛跑》 趣闻故事
- 《争吵》 范文习作
- 《和时间赛跑》 考点练兵2
- 《争吵》 作者简介
- 《和时间赛跑》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检阅》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争吵》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检阅》 重点问题探究
- 《检阅》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