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拖延”以后的精彩──《凡卡》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我读了信中关于写莫斯科的一段话,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在读悟《凡卡》(人教版第十二册)中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时,一位男同学的发言令我心头一震。“啊?──”其他同学惊呼出声的反应使我愕然,已在嘴边的溢美之词硬生生吞下了。我示意发言的同学坐下,他眼睛下垂,已不知所措。此时此刻,我冷静下来,不露声色地对同学们说:“对‘莫斯科’与‘凡卡’,大家有什么想法?”教室里马上举起了许多手。
生1:课文中关于莫斯科的描写,让我感觉凡卡对橱窗里的钓竿、铺子上的各种枪都很感兴趣,他很想玩一玩,可是这怎么可能实现呢?
生2:这里凡卡是在向爷爷介绍自己在莫斯科看到的一切。凡卡害怕鞋店里的楦头,但他喜欢橱窗里的钓竿和铺子上的枪。
生3:凡卡是在向爷爷介绍自己在莫斯科所看到的稀奇事。但这些事他又说不清楚,因为他从早到晚都在鞋店干活,没有人理它,没有人带它玩。
……
这时的我,已经在为自己的“拖延”之计暗自叫绝了。
不料,又有一位女同学举手:“我觉得,应该说:凡卡不属于这个城市。”我又是心头一震:“为什么?”“凡卡虽然生活在这个大城市里,但是他与莫斯科的繁华与热闹是格格不入的。他是一个外来人员,是一个连伙计都要嫌弃的学徒,这个城市并不接受他。”教室里凝重的氛围让我知道,女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孩子们都在为凡卡──这个可怜的孩子而悲愤。这时候,我对第一个发言的男同学说:“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吗?”“凡卡生活在这个大城市里,可是除了干活,他什么也得不到。他能得到的只有老板的毒打,伙计的捉弄,他得到的只有痛苦、饥饿、寒冷、孤独。”一席话说完,教室里鸦雀无声。谁又能用语言来形容孩子们心中的震撼呢?虽然开始他们有不解,但经过思维的碰撞,他们达成了认识上的默契,情感上的沟通。此时,孩子们无声的表现、热切的眼神不正是对第一位学生送去的最大的赞赏吗?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不管是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还是凡卡不属于这个城市,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凡卡──这个9岁的弱小的孩子能从莫斯科得到一点关爱!”
【教学反思】
从上述案例看,第一位学生的发言确实是惊人“一鸣”。面对众生的不解如果教师出面解围,课堂无疑会从“众言堂”变成“一言堂”,教学氛围也会变得僵硬;教师在拯救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同时,熄灭的可能就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火花。此时,教师采用了延时评价,即: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正是这一拖延之计,给了广大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感悟“莫斯科”与“凡卡”之间的格格不入,来体验凡卡面对这一切时的渴望与无奈。这一时段延时评价的应用,创设了宽松、和谐的研读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得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在发言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想凡卡所想,悲凡卡所悲,为课堂自然建构“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的内涵作了“无痕”的辅垫。当学生达到情感共鸣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再让第一个同学站起来向全班解释,他的个性化感悟终于得到了全所未有的认同与赞赏。看来,在教学中,恰当应用延时评价,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无比精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买玉米
- 开学的第一天上课
- 红领巾流“血”了
- 续《狐狸和乌鸦》—狐狸叼走肉以后
- 救麻雀
- 痛苦的小老鼠和善良的魔术师
- 我的美梦
- 可爱的小灰儿
- 千岛湖之行---猴岛
- 快乐元宵节
- 发表了
- 那拉提之行
- 鱼睡觉吗
- 发新书
- 毽子
- 基层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研究
-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促进企业发展(1)论文
- 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论文
- 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1)论文
- 跟踪审计中存在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 上市公司托管经营信息披露问题分析(1)论文
- 论上市公司的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1)论文
- 审计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研究
- 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论文
- 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1)论文
- 新形势下审计执法之我见(1)论文
- 浅析对于认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观”的思考
- 浅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加快推进计算机审计
- 浅谈基于审计费用视角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 对会计委派制若干问题的思考(1)论文
- 《〈世说新语〉两则》课题研究
-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导读
- 《〈世语新说〉两则》典题例析
-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鉴赏──简练隽永的语言美
-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简析
- 常用的几种古代计时法
- 《〈世语新说〉两则》学法导引
- 《〈世语新说〉两则》学法指导
- 《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 《〈世语新说〉两则》课标解读
- 《诗两首》课时训练
-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
- 《〈世语新说〉两则》特殊句式
-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 《咏雪》的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