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⑴
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⑵
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⑶
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⑴
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⑵
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⑶
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社区变了
- 流浪的二胡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我喜欢音乐
- 第一次爱音乐
- 新苑社区法院宿舍环境报告
- 走过三米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社区植树
- 咱说小康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小镇的成长
- 流行音乐之我见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音乐的魅力
- 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
- 论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1)论文
-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1)论文
- 关于制药设备课程教改的思考与探索
-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关于植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组建萍乡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思考
- 国际法视角下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1)论文
- 国际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探析(1)论文
- 浅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关于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 试论黑龙江省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 国际投资条约自由化背景下防御性条款的设置(1)论文
- 地(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
- 浅谈国际私法领域的法律规避问题(1)论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