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爷爷和小树》教学修改及反思
【洪绥婧的修改】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的。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⑴ 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⑵ 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⑶ 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⑷ 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理解第二个句子。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4.指导背诵
【洪绥婧的反思】
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设计一些小花样就会让课堂效果大变样,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巧妙的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用游戏的方法巩固、强化字词,使识字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张秋平的修改】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 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张秋平的反思】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环境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意识之一,本课的安排目的之一即培养学生爱护树木花草的环境意识,这个环节是为了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化,形成初步环境意识而安排的。)
【何燕伟的修改】
识字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识字教学结合语言环境不够,抽读单个的生字花的时间太多,脱离语言环境,这样的识记难度是非常大的。学生字的基本顺序是由字到词再到句。由于学生识字的根本目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要会认。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让学生在初读的同时在句中认识生字,然后呈现带生字的词语,最后呈现单个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提供了语言环境的帮助,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何燕伟的反思】
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然后再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欲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抄写员〉缩写
- Obey the Traffic Rules
- 我的好妈妈
- 写春雨的英语作文
- 我考12中的经历颇为传奇
- 101中学面试考什么?
- 我的文具盒
- I Like Basketball
- 祖国母亲,我为你骄傲!
- 奶奶的生日(Grandmas Birthday)
- Me
- 要相信付出了必将会有收获
- 小升初之后后悔没上培训班
- 我要帮助奶奶(I'll Help My Grandma)
- 如今,恨不能当时再加把劲儿
- 小学教师考勤请假制度
-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 三氯乙醛车间管理制度
-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 幼儿园家长学校制度
-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 学校消防安全制度
- 住校安全管理制度
- 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 班主任管理考核制度
- 学校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巡查制度
- 宣传部考职责及核制度
-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
- 图书室管理制度
- 施工质检员个人年终总结
- 冬季施工措施
- 升降脚手方案
- 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 测量员个人年终总结
- 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与编号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的范围
- 监理单位文件资料的管理
- 冬季施工方案
- 某项目部监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 阳光房的选材需要注意那些?
- 分析二级建造师阅卷流程及体会(2011二级建造师阅卷)
-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 某变电站工作人员年终总结
- 项目经理的一篇建议,希望新人能走出迷茫期
- 《金色的鱼钩》考点练兵基础篇
- 《金色的鱼钩》训练素材
- 《金色的鱼钩》教学重点
-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金色的鱼钩》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 《金色的鱼钩》考点练兵阅读篇
- 《金色的鱼钩》教学难点
- 《金色的鱼钩》范文习作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金色的鱼钩》老师语录
- 《金色的鱼钩》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