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8
《雨点儿》听课感悟
在教《雨点儿》一文时,上课伊始,崔老师首先出示一个富有动感的美丽画面(雨欢、花笑、草乐),并配之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语言创设情境。接着,崔老师加以谈话导入:“看着这样美丽的画面,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等学生畅所欲言、说得兴致勃勃时,崔老师一句:“想知道课文里写什么吗?想知道就自己去读读课文。”随机把学生引入课文,引领学生进入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整体感知。在学生积极踊跃的读书感知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生字”,虽然能借助拼音,但部分学生读起来还是结结巴巴。于是,崔老师很自然就开始“识字读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崔老师将识字与读文结合起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她总是鼓励学生:“谁能把带有这个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瞧,学会了这个词,你们读起来就通顺多了,再试一试。”就这样,在读文中找字找词找句,句中落实学字学词,读中找,读中识,识后又读。在这一教学环节接近尾声时,学生有点躁动起来,思维也出现迟缓,气氛变得沉闷,于是课堂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小朋友,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现在你们可以下位去找找自己的好朋友,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生:(纷纷离座,下位自由寻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大声朗读课文。)
(几分钟后)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你的好朋友读得好吗?推荐推荐。
生:(纷纷举手回答)
我觉得甲同学读得很好,很流利。
我觉得乙同学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枪着推荐自己的好朋友,沉闷的课堂又有了生气,学生又进入了角色,不知不觉间,教学就走进了“体验性朗读”的环节。学生深刻的体验让老师发出了:“多好啊,这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你不想对它说点儿什么吗?”“想象延伸”把学生高昂的自主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
在“识字读文”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生理疲劳现象,注意力开始转移,崔老师巧妙地调整教学程序,安排学生下位自由走走,寻找小伙伴,读读课文,再推荐推荐,其处理十分得当,理由有四:
首先,当学生出现疲劳时,让学生自由走走,放松身体,可以消除疲劳。
其次,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摈弃了原先教师固定的四人小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第三,培养了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乐于表扬他人的良好品德,促使低幼学生行为要求的“个人倾向”朝“公共倾向”发展。
第四,避免了“一二三,看黑板”的单调乏味和“伸伸腿,弯弯腰”对教学环节的阻断,保持了整堂课的流畅。
崔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应该说是非常普遍的,也很正常,她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处理常见的小问题,同样可以从小处着眼,获得大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阿Q新传
- 我与土地
- 永垂不朽的精神
- 精神救助
- 尝试——当一回凯伦
- 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 当一天“家长”
- 阿Q新传
- 土地和大海
- 土地
- 家乡的土地
- 阿Q新传
- 秋天的校园
- 意外的收获
- 责任
- 新加坡国家级规划建筑大师眼中的规划设计
- 风水看厦门的城市规划
- 城市道路绿化技巧
- 浅谈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
- 姑苏水陆盘门 浓缩江南之“秀”
- 小学校园环境设计
- 城市绿化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 建筑照明设计
- 景观行业的转变与创新
- 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
- 关于建筑史的一些思考
- 小区景驳岸设计三原则
- 古代景观设计造景手法
- 居家经典配色方案
- 关于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
-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习作
- 《大自然的启示》相关链接
- 《大自然的启示》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大自然的启示》趣闻故事
- 《夜莺的歌声》老师语录
-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麻雀
- 《夜莺的歌声》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整体阅读感知
- 《夜莺的歌声》重点字词梳理
- 《大自然的启示》作品介绍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问题探究
- 《大自然的启示》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夜莺的歌声》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夜莺的歌声》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