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作文> 其他作文> 争与不争

争与不争

范仲淹尽力于争,奔波于仕途,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感动了无数后人;陶渊明甘于不争,四十岁弃官归隐田园,每日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乐,他“心远地自偏”的境界使他成为隐逸诗人之宗。把握争与不争,才有智慧人生。

首先,要明确为何而争,为何不争,即明确争与不争的最终目的。“争”是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不断超越;“争”是为了不断走向更高的阶层,在社会中取得一定的地位,获得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造福别人的理想。“不争”是由于“世与我而相违”,考虑到“争”无法改变现状,甚至可能为他人所用,因此只好独善其身。只有明确了目的,我们才能使自己不在“争”的过程中不择手段,不在“不争”的过程中自甘堕落。

其次,要明白何时该争,何时不争。人生有得志之时,也会有不得志之时。得志时“争”,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得志时“不争”,拥有旷达、坦荡的心胸。苏轼当政时革新出弊,因法便民,被贬到黄州后,便寄情山水,并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向了高峰。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处世哲学也使后世对他评价颇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因时而化,灵活变通。当然,像孔子一样为改变社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难能可贵的,而像毛泽东等革命先辈那样通过努力奋斗争取人民解放,更是可歌可泣!

第三,要认识自我,清楚适合争还是不争。争与不争的选择遵循个人的本性。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有人读《围城》想认识作者,他竟如此推脱:觉得鸡蛋好吃,就多吃几口,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杨绛先生曾译蓝德诗曰:“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淡泊宁静而不争,并不代表不为,而只是不争。正如老子所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钱钟书与杨绛伉俪,成就斐然,高山仰止。相反,不甘寂寞而喜欢“争”、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获得满足感的人,可以光明磊落地去争,不必装作谦卑、低调的样子,不然,便显得虚伪做作。

人生在世,争与不争,要因事制宜,因时而化,因人而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