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过传统节日,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过传统节日,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6

“过传统节日,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而自豪。

二、活动内容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或表演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形式生动活泼,了解传统节日,抒发真情实感。

四、准备工作:收集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五、实施过程

(一) 宣布班会开始。

师: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们一起在这里了解一下重阳节好吗?

全班:好

师:看见同学们这么有信心,老师也信心百倍!下面掌声有请我们班的李晨、张怡同学来主持今天的班会。

主持人齐:谢谢老师和同学的信任!

主持人齐:五

(1)班“过传统节日,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提问导入

甲:同学们,今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别的日子――九九重阳节(课件出示)

(三)活动过程

1、 重阳节的起源、来历

(出示课件)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中国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

甲:同学们,你们对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还知道哪些?

生:主持人我们小组的同学从网上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就让我们来说说吧!

a、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

b、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这首诗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那天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c、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d、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乙:是啊!不同的时代蕴含了节日更丰富的内容。

2、 重阳节的习俗

甲:同学们,重阳节在我国上至天子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很喜欢过这个节日,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人们过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吧!

(出示课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乙:了解了这些习俗,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生:当我看到这松软可口的重阳糕时就想带回家给奶奶尝尝。

生:我看到这气味芬芳的菊花酒就想给爷爷倒上一杯,祝他健康长寿!

生:我知道茱萸有消灾避邪的作用,我也想给奶奶插上一只,让她平平安安。

生:看到登高的画面时我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甲:千百年来,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你听……

(课件出示)诗文诵读a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b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 重阳敬老

乙:同学们,当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类进入了新的世纪时。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出示课件)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乙:下面请说说我们当代人又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生:在1989年就开始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可见我国很早就对老人特别的重视!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呢!

生:看到画面上老人们的笑脸,我知道他们一定很开心,因为有人在关心他们。

生:过节时有的晚辈搀着年老的长辈去登山健体,让老人的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老人们会多幸福啊!

甲:是啊!我国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敬老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再现,历史的车轮进入世纪,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新的认识,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呼唤民族精神在21世纪的中国发扬光大!

乙:同学们,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每年的今天都会组织老人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你看:前几天我们学校的领导还亲自到退休老教师家进行了慰问。(课件)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重视这个节日?

生:因为老人们辛劳了一辈子,年老了身体也会变弱他们会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

生:我在网上查到中国已步入“老人国”,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人比例超10% 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多了就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甲: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我们身边时怎样一种现象呢?请看我们自己做的一个小调查:

孝敬长辈最基本的六条要求

1. 每天向长辈问好。

2. 知道长辈的生日。

3. 每天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 学习自觉努力,家庭作业认真独立完成,不用家长督促。

5. 每天能主动地和长辈交谈,不对长辈发小脾气。

6、不做让长辈为自己操心着急的事。

乙: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孝敬长辈做得还很不够。

甲:我们非常遗憾的看到这样的结果,由此想到那些为国家为我们付出很多的老人正成为社会忽视的群体。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重新呼唤:百善孝为先。把孝敬长辈作为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的起点是势在必行,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起码做人的道德要求。

乙:在我们学校“扬善”活动中就提要关爱家人孝敬长辈,并为他们做一件他们喜欢的事。下面请向老师来听听大家是怎么做的呢?

生:给爷爷洗脚

生:耐心地听爷爷奶奶把话讲完生:给瘫痪的奶奶送饭

生:陪生病的奶奶睡觉

生:不对爷爷说话发脾气

甲:听了同学们这些感人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同学、在坐的老师说点什么?

生:我的奶奶有关节炎,我想用我的零花钱给奶奶买一个护膝,让她不再关节痛。

生:我想为所有的老人们献上一首歌。

生:我用我的书法作品来表达心里对老人的爱(书法作品)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我想,我们尊敬老人就是“扬善”,就是在弘扬一种民族精神。

生:老师我想说说我的一个心愿,我知道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今天我特地为奶奶订了一个,可奶奶说:你今天不是有重阳节的活动吗?拿去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吧!那我就把这份礼物送给在坐的老师们尝一尝,希望能把我的心愿带给你们,把你们的微笑留下……

生:我想用我的善训来表达此时的心情:给老人一个微笑就是给老人一个健康。

生:尊敬老人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

生:孝敬长辈是我最大的快乐!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那些传统节日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希望你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民族精神因为有了我们而更加的芬芳美丽……

(五)宣布班会结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拔河比赛
童年趣事
观《赤壁》有感
快乐新年
小鸭
老师生气了
童年趣事
美丽的河南
爱的力量
书的启蒙
小猫事件
朴素的手
读《发愁者》有感
观功夫熊猫有感
王老师
公司新员工工作总结
交通局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总结
公司文秘职员工作总结
西部志愿者新近工作总结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0工作总结——谈初三班主任工作的六点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2012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市委宣传部思想工作总结
公司2012年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2012年农业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研培协作体工作总结
电信局装机人员工作总结
档案工作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公司退休办2012年工作总结
分析常用英语单词的词源
谈论译者的地位-
对高级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审美移情障碍及教学启示
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的认证误区_行政法论文(1)
分析汉语食品名称的文化翻译与策略
论必要性原则适用的困境及其解决_行政法论文(1)
分析英语翻译教学
关于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调查思考_行政法论文(1)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对中日道歉语的对比研究
高度集中的美国政府采购体制
民营化:消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路径_行政法论文(1)
从翻译视角初探中日文化心理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1
《北京的春节》教案2
《顶碗少年》之角色写作
《桃花心木》教学与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及分析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3
《手指》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2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手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
《北京的春节》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