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6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学生分段教学目标:
(三~四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归类;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五~六年级)教学目标:
1. 探讨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哪些;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初步探究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增长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能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措施
1.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钮云祥 副组长:陆桂荣、张 觉、张玉芳
组员:袁一雄、钱惠芬、沈佐明、朱建华、钟建英、唐丽琴、姚水荣
工作小组:(城南小学由张觉校长负责确定)
组 长:张玉芳(全面负责,重抓组织活动)
副组长:沈佐明、钟建英、姚水荣、唐丽琴
组 员:所有指导老师
校外基地:岳国勇
后勤:朱建华 摄影、音像:金歆炜
2.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分与等级。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结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2)学生互评
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主人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
3)教师评价
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天幕城”
- 八一广场的夜景
- 我们的校园
- 爷爷,我不是三岁小孩
- 玩具战士——弹珠警察
- 撕心裂肺的哭声
- 学校东西南北中
- 抚州傍晚乘凉那里去
- 水果拼盘
- 狐狸借尾巴
- 对生命的感想
- 荷塘美景
- 美容草
- 望洞庭
- 暑假电视机太忙了
- 小学音乐室管理制度
- 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
- 鼓号室管理制度
- 教师阅览室管理制度
- 音像资料使用规则
- 校计算机上机指导教师职责
- 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
- 小学公物采购和审批管理制度
- 简单的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 中学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 小学音乐室管理使用制度
- 小学教师办公室电脑管理制度
- 美术室管理制度
- 教师办公室电脑使用与管理的规定
- 教师计算机室管理制度
- 商标平行进口之再辨析国际法论文(1)
- WTO法对传统国际法的创造性发展_国际法论文(1)
-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_国际法论文(1)
- WTO与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国际法论文(1)
- 论 冲 突 规 范国际法论文(1)
- 现代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初探_国际法论文(1)
- 外商投资企业收购、重组法律实务国际法论文(1)
- 国际税收抵免与国际税收饶让_国际法论文(1)
- 中国人权研究
- 论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_国际法论文(1)
- 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与美国的新世界观_国际法论文(1)
- 论银行处理信用证单据的法律规则及案例_国际法论文(1)
- WTO与国际法_国际法论文(1)
- 美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研究_国际法论文(1)
-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探讨_国际法论文(1)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之二
- 《草原》教学设计4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3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之二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之一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之一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教学设计1
- 《祖父的园子》
- 《草原》教学设计2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