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派驻村总结

派驻村总结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6

派驻村总结

“感谢余书记对大墓前村的关爱!”―――这是农历狗年新春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大墓前村民自发地在村中挂起的大红标语,以此表达他们对一年半来省通信管理局下派驻村干部、大墓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余斌同志倾心帮扶的真诚谢意。

大墓前村地处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西北部山区,全村7个自然村、88户388人,地理位置偏僻,整个村分布在大山中,村落分散,自然条件恶劣,既便是村委楼,也是前不着村、后不挨店,孤零零的落在山腰上。XX年7月,当余斌背着行囊来到这里时,就体会到这里的贫困,更让他感到绞心的是这个村党组织焕散,村民对怎么发展失去了目标。面对这种情况,驻村工作该如何开展?经过深思熟虑,余斌决定从重塑农民的自信入手抓起。驻村伊始,他就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借助召开党支部会议、村委会议、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种机会,向村干部和群众灌输自强自立的精神,共同描绘发展蓝图,激发起他们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向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余斌以党支部和村委会为依托,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选择可行的项目发展生产,在发展的过程中重塑他们发家致富信心。结合山区草地资源优势,通过提供扶持饲养波尔山羊种苗方式同10家农户签约,目前全村已发展山羊养殖140只;组织农民开发高标准茶园40余亩;同村民达成协议,合股投资9.5万元饲养生猪105头;引导村主干和党员合作,集中成片开垦反季节蔬菜园地30亩;由村主干牵头,联合部分农民投资饲养土鸡;联合蕉城区其它5个省重点村各出资10万元,投资有长期开采价值的矿产项目,有望每年每村可获1.2万元固定村财收入,促进村集体经济焕发生机。

设法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是余斌的另一用心之处。一年多来,他通过采取切出部分捆绑资金、争取挂钩下派单位扶持、积极从其它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等办法,大力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开通并硬化了与相邻的上洋村、下洋村间三村共通水泥路6.5公里和进村的2.5公里道路,解决了村路不通的发展瓶颈问题;安装了村部固定电话、村部的自来水管道。在挂钩下派单位省通信管理局支持下,争取到宁德市移动公司投资62万元,在村里建起移动直换站一座,解决了全村移动电话信号的覆盖,让村民通了“天路”;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建起了村卫生站,解决了村民看病求医求药难的问题。同时,村广播电视光缆建设、村庄内部道路硬化、村委综合楼加层、公厕建设等也正着手解决。

生产的发展,各项建设的推进,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了村里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的靠拢。目前,已有2位被吸收入党,3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另有3位向党支部交了入党申请书。

“政策好,天帮忙,还得靠人努力”。余斌说,有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挂钩下派单位的强有力支持下,大墓前村各项工作将继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指引下更加扎实地向前推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吃元宵
脚印
我想当…
布娃娃
物理学动力臂和阻力臂
我和鸭子的故事
游鹿山公园
我也做了回小记者
夸夸我的妈妈
我看《爱的教育》
最快乐的事
永安公园的喷泉
爆米花
快乐的三八节
小蝎子
开业启事的写作格式
征集意见启事范文评析
征婚启事写作的注意事项
大龄青年征婚启事范文
范文:第五届“文晓村新诗创作奖”征诗启事
征稿启事的写作格式和内容
开业启事的作用
写作征集意见启事的注意事项
征婚启事范文解评
范文:当代作家文库征稿启事
范文:中国名胜古迹大观征稿启事
范文:墓碑征婚
征集意见启事的写作格式
征订启事的特性
征订启事的写作格式及内容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6)法学理论论文(1)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4)法学理论论文(1)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5)法学理论论文(1)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2)法学理论论文(1)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雷雨》
《古诗两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四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充气雨衣》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画风》教学设计之二
《画风》教学设计之四
《雷雨》片断赏析
《动手做做看》
《画风》教学设计之三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