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6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
四、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0年1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考爸妈脑筋急转弯
- 喜猪
- 我考试得了100分
- 家乡的葡萄
- 假如
- 小鸡害羞了
- 新来的班主任
- 古诗考试
- 小猫捉鱼
- 做早操
- 吃“糊司令小笼”
- 香蕉皮
- 拍手歌
- 珠江夜游
- 游戏
- 网络公证:电子商务信用与安全的保护神(1)论文
- 论互联网时代网络销售优势的获取(1)
- ××地区邮政银行发展策略探讨
- 论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在投资环境改善中的作用(1)论文
-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发展与营销观念创新(1)
- [经济管理论文]高职院校基于整合营销理论的品牌建设研究
- 小议法院文化建设(1)论文
-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本土化构建(1)论文
-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整合策略探讨
- 浅析市场调研在电信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 论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 ××电信公司CDMA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 论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农民利益保护(1)论文
- 探讨如何发挥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优越性(1)论文
- 浅论住宅商用法律制度(1)论文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一
-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二
-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二
-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之一
- 《打电话》教学建议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
-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