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7
2012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和插班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
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互动平台,创设空中课堂,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奥数。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如插班生z,进来时测试成绩总在60分边上,现在每次测试都在80分左右。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本学期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伐木工人的故事
- 受伤以后
- 我的妹妹
- 七色花
- 喝了聪明液以后
- 罗汉鱼
- 漫画《父与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 一次难忘的经历
- 文具袋
- 手工制作
- 鬼屋
- 罗汉鱼
- 电
- 未来的火车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提档介绍信
- 公司单位介绍信
- 自我介绍信
- 工资介绍信
- 英文单位介绍信范文
- 刻章介绍信
- 学校介绍信范文
- 培训介绍信
- 学生社会实践联系介绍信
- 社会实践介绍信
- 行政工资介绍信
- 党员介绍信
- 应聘介绍信
- 团组织关系介绍信
-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 广播电视文艺沉思录
- 宪政中国的路径选择
-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问题检讨(1)论文
-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序)
- 1999中国电影备忘
-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1)论文
- 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
- 聆听生活的质感
- 不信任民主
- 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
-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1)论文
- 论知识产权的民法传统和现代性(1)论文
-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与病人处分相关最新判决(1)论文
- 《夏夜多美》
- 《泉水》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失物招领》
- 《泉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