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7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厦门路小学 一至三年级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期,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品社老师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教学生动的乐章。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听课、多反思”的方法,结合网络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及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制,每次教研组活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我们时时处处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但我们经常会聚一起探讨研究,教研组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
二、紧抓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海市“两纲”教育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教育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嬿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回归生活。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学生亲近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 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教师在校、区级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且能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2、 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身边的公共设施》,在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下学期,我们的教师要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长袜子皮皮》
- 我的新同学
- 大灰狼
- 夸夸我自己
- 我的老师
- 多彩的春
- 一棵桔子树的自述 学洗碗 太阳能机器狗
- 蚕宝宝
- 校园一角
-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 我做小拖鞋
- 春天的校园
- 百鸟乐园
- 学游泳
- 课余生活乐趣多
-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书
-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承诺书
- 承诺书范文
- 给家长的倡议书
- 社区巡防工作为民服务承诺书
- 成为联络员承诺书
- 廉洁勤政承诺书范文
- 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公开承诺书
- 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
- 无偿献血倡议书
- 节粮倡议书
- 情系灾区:天灾无情,人有情!国家有界,爱无界!(
- 回馈母校励志奖学金倡议书
- 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干部承诺书
- 募捐图书倡议书
- 简述嘉绒藏区习惯法中的司法制度(1)论文
- 新时期企业品牌国际化的营销组合策略(1)
- 简述德治与法治的治国方略(1)论文
- 浅析企业博客营销模型的构建与实施(1)
- 从前期《小说月报》看王蕴章和恽铁樵编辑思想的不同
- 一个经过西化而回归的社会主义情结
- 关于澳大利亚司法制度的考察报告(1)论文
-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 对餐饮行业的语言艺术述评
- 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
- 关于新南非司法制度初探(1)论文
- 我国企业在奥运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 汉画艺术在设计中的适用性
-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太阳》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穷人》讲课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