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7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3个板块,每个板快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二、 学期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 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 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 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 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 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 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 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 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进度表周次 内容 1
1、
2、3 2
3、练习1 3
4、
5、6 4
6、练习2 5 国庆放假 6
7、
8、9 7 ----练习3 8
10、
1
1、12 9
1
2、--练习4 10
1
3、
1
4、15 11 ------练习5 12
1
6、
1
7、18 13
1
8、---练习6 14
1
9、
20、21 15
2
1、习作训练 16 练习
7、
2
2、23 17
2
3、
2
4、习作训练 18 练习8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名著让我着迷
- 灰灰
- 我的新老师——陈老师
- 假如我是......
- 动物间的感情也纯真
- 漫画的人生人生的真实
- 假如我能上天入地
- 妈妈爸爸,我长大了懂事了!
- 跳跳球
- 我
- 妈妈,我爱你
- 歌颂母亲
- 秋天的树叶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 感恩父母
- 个人、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国际环境法律地位问题(1)
-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 论荷兰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
-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研究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三)
-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初探
-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电教手段在化学概念辨析中的应用举例
-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反思
- 英汉习语的翻译
- 英语姓名的翻译
- 关于等效平衡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设想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二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
- 《穷人》教学设计
- 《伯牙绝弦》一得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九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山雨》课堂实录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四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