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1
1963年天津抗洪记忆散文大全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报载,太行山区从南到北暴雨成灾,漳河、子牙河、大清河三大水系形成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洪水一度吞噬了京广铁路,横冲直撞于华北平原,向着九河下梢的天津市浩浩荡荡疾袭而来。此时,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保卫天津!保卫津浦铁路!”的战斗号令。调动起千军万马,制定了周密部署,拉开了抗洪抢险战役的帷幕。
8月中旬,天津地区的暴雨一连下了一个星期,降雨总量达到2000毫米,就连解放桥上的流水也淹过了脚面。海河上游的南运河、子牙河水情非常严峻,河水每分钟都在上涨。那时,我在天津铁中刚刚上完初一年级。由于防汛,学校老师都提前返校值班了,我也随同在本校任教的母亲天天来到学校值班。那时的学校操场,俨然一座防汛物资配送中心:堆满了铁锨、扁担、抬筐、草袋等等,由老师负责收发、登记、点验、配车送往各个现场。整个工作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就连市区武装部的现役军人都啧啧称赞“训练有素”!
接到防汛动员令,天津铁中家在市区的高中学生全部在校集中住宿待命,就连家在秦皇岛、沧州铁路沿线上的高中学生也都星夜赶回学校参加抗洪。8月14日中午,紧急集合铃声在铁一中校园内响起,高中男女生在当年老八路刘校长的率领下跑步到海河中心广场。之后乘卡车冒着倾盆大雨与四面八方赶来的防汛大军一道驰援杨柳青。此时杨柳青南运河大闸附近洪水已经漫堤,市区和几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危在旦夕!据当年参加抗洪抢险的高二学生艾学朴、栾克回忆:大雨滂沱中,借着闪电可以看到每隔3米就是一队扛土袋子的纵队,一步一滑地向大堤顶部攀登。当我们把土袋子扛到大堤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密集的解放军队伍都浸泡在洪水里,在用身体阻挡着肆虐的洪水拍岸。我们把土袋子源源不断地交到战士们的手里,垫在他们脚下。堤坝也在一寸一寸地加厚;一层一层地长高。经过一夜的奋战,到东方发白时我们才发现大堤周边已经是水天一色了!
天津铁中校址往北二百米就是新开河。新开河百余米河面上只有一座当年北洋政府修建的“法政桥”沟通南北岸。木桥桥面只有五六米宽,桥中间建有一座交通岗楼,当值的警察哨子不离口,指挥不离手。除了过桥的行人以外,还有6路公交车和宜兴埠进城贩菜的马车由此通过。因为关注水情,我每天都到“法政桥”头看水。汛情严峻时,“法政桥”已经摇摇欲坠了!为了使木桥不致被洪水漂走,桥面上压满了重型钢轨,严禁各种车辆上桥。当值的交警是桥南桥北来回跑,时而扶老携幼;时而根据水情拦阻或放行过桥行人。还有道桥工人,他们的任务就是疏浚河道保障安全行洪。来势汹汹的洪水裹挟、漂浮着大量的树干、树枝;还有上游漂来的木料、家具、衣物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东西遇到桥墩或者河道的边坡死角就会淤积在那里。不把他们即刻消灭,洪水就会在这里掀起滔天能量,甚至借此平台冲击、肢解木桥。道桥工人们全然不顾个人安危,身上绑着安全绳,手持两齿的铁钩子,艰难地一次次捞起洪水带来的稻草、树枝等桥下堆积物,确保河道顺畅行洪。
全市百万军民奋战了5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天津。1963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从此开启了海河流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治水工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一天
- 我的妹妹
- 《神兵小将》读后感
- 有趣的一天
- 神奇
- 第一次做饭
- 该怎么办
- 我想飞
- 看球赛
- 春天的校园
- 有趣的游戏
- 找萝卜
- 扫地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开心的一天
- 新闻专题片的剪辑技术研究
- 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
- 论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保护
- 浅析执政党的个体道德
- 谈领导干部素质及其完善
- 试论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完善
- 浅谈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 城市政府公关管理理念的书炙趋匈
- 论影视作品中钢琴音乐的实用性
-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新要求
- 浅论村委会选举的法律对策
- 分析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及问题
- 分析外语影视欣赏与外语学习概述
- 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四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五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五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三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三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四
-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