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任务教学法的语言学理据探究
翻新时间:2013-12-17
交际任务教学法的语言学理据探究
交际任务教学法的语言学理据探究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获得在真实的语境中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教学法正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交际教学法源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商务交往频繁的欧洲,70年代中期由我国学者引入,由此在我国,她与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平分秋色,占据了外语教学的半壁江山。
交际教学法的语言学理据为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海姆斯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并非似乔姆斯基转换生成学派所提出的那样是一种存在于所有人类大脑中,与生俱来的人脑进化的产物,语言能力是具体的语用能力,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展现: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语法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拥有最基本的语言学知识,可以正确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同时会应用一定的词法,句法等完成字面意义的表达,未考虑其语用意义。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在进行字面意义表达的同时会考虑到相关的语言的社会属性,即相应语境因素,如交谈双方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交际的目的等,并且依照此语境,组织相应的话语输出。语篇能力是指说话人组织语篇的能力。它超越了语法能力,将语法能力和与语义相结合,通过语言在形式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来完成语篇的组建,从而使思维呈逻辑性的呈现。策略能力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应变能力。如对一些语用失误的及时警觉,及时弥补纠正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交际教学法虽然提出不过分关注表达中的失误这一教学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从来没有被忽视也永远不会被忽视的一环。 交际教学法的另一语言学理 据为韩礼德学派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抛开以往语言学研究的形式主义倾向,转而从功能的视角研究语言的本质。韩礼德提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 归纳起来,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表征经验世界;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实现人际间交际;而语篇功能是指语言有组织协调语篇的功能,也是通过此功能语言对于其自身的研究得以实现。三大元功能中,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核心,是语言存在的本质,人们正是利用特定的语言完成相应的活动与行为。语言既然是人们为了完成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活动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那语言便有着社会属性,是种有规律的资源。因此,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被视为意义系统,意义得以实现的形式,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意义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语义朝向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区别于其它语言学流派的最显著的特征。 交际教学法采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研究的视角,教师首先会为学生创造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与运用对象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往往以主题形式呈现,例如饮食起居、电影、电视、节假日、舞会、聚会会、拜访、问路、求医、健身、美容、求学、购物、旅游等。 在交际教学法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对该教学法的正确理解造成的,如前文提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完全忽略了对语言准确性的要求。还有一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上,如何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是研究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项目的研究者在使用交际法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又借鉴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由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加入,使得交际法的实施遵循了一定的语言习得规律,交际任务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学生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改善。任务型教学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语言学理据呢? 本文对这交际任务教学法的语言学理据进行了探究,目的是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此种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育者应清楚教学法后面的语言学理据,且不可断章取义,将教学引入歧途。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20年后的肇庆和母校
- 美丽的白洋淀
- 我帮妈妈做件事
- 公园
- 这就是我
- 神奇帽子
- 一诺千金
- 可爱的小白兔
- 第一次钓鱼
- 一次特别的游泳
- 登长城
- 笑声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夏天来了
- 20年后的我
- 师德师风倡议书
- 学生会、团委招新倡议书
- 积极创建示范岗 推进计生服务工作
- 同事治病捐款倡议书
- 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优秀教师推荐材料
- 献爱心义卖倡议书
- 教代会倡议书
- 关于关于创建区级文明单位的实施方案
- 发扬长征精神活动倡议书
- 十年同学聚会倡议书
-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申报材料
- “5.25我爱我”心理健康节倡议书
- 世界读书日活动倡议书
- “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市”倡议书
- 优秀团干部考察材料
- 蒋大为歌唱艺术风格的研究
- 论侗族大歌生态
- 如何加强艺术类高校中的民族艺术教育
- 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分析中国传统篆刻的艺术性探讨
- 客家山歌音乐的发展创作手法探讨
- 对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及传播效果探索
- 德国传媒类院校专业设置与特点
- 略论《尔雅》的语言学价值
- 青铜器造型艺术成果
- 民俗艺术传播过程中的生态特色
- 白族家具装饰审美
- 幼儿艺术教育发展途径
- 钢琴音乐治疗中的美学思维创建的方法
- 平面设计中的汉字字体的艺术性
-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综述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情景回放与反思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的几点想法
- 《观潮》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思考
- 《蟋蟀的住宅》教学随笔
-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推门课)
- 《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教学案例评析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送教课)与反思
-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
- 《巨人的花园》教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