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特点再认识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特点再认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特点再认识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统一。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理论界已经进行过深人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创见、有意义的学术成果。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终结,需要随着实践的进展而继续研究。下面略述本人当前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后的几点新认识。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提出了世界历史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由于国际市场、国际分工和人们普遍交往的形成,以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封闭的、分散发展的历史过程转变成为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的发展过程。这一理论的内容还包括,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单个民族、单个国家,不能够实现共产主义,只有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可是,以后的历史并未完全按照理论所规定的路线展开。20世纪20年代初,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无产阶级夺取并巩固了国家政权,使这个政权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鉴于这种局面,列宁提出了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是:俄国苏维埃政权能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存在下去,它能够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能够而且必须先于西方国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具有特殊性。叹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在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既强调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又强调中国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

邓小平关于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即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融人世界历史潮流的思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己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全部科学技术,不可能拥有自己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资金。据此,邓小平在有关谈话中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②“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3邓小平看到,近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上处于落后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及于其他国家,原因也是闭关自守。他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后深刻地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r'小平在世时,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邓小平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一致的内涵。其一,它们都主张消除闭关自守状态,各国间相互往来。其二,它们都主张各国的经济资源相互间可以利用。邓小平走自己道路的思想,同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也有着一致的内涵。其一,它们都强调重视本国国情的特点。其二,它们都主张从本国国情出发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认为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会不会产生一种歧义:邓小平理论一方面主张世界历史过程转变成为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主张落后国家即中国沿着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独自发展,处于矛盾的状态。笔者认为,不会产生这种歧义,即邓小平理论内部不是矛盾的。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本身包含着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虽然主张世界历史过程转变成为世界性的、整体联系的发展过程,但是马克思仍然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先在本民族或本国家内进行革命,先解决本民族或本国的革命与建设间题,在此基础上才有民族的消亡和国家的消亡。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特定条件下主张落后的俄国单独建设社会主义,但是他始终期盼着世界革命,希望俄国能够同世界各国至少是同西方先进国家一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比较突出,各个国家进行革命与建设的理论相对弱化。在列宁的理论体系中,关于落后国家单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比较突出,世界历史理论相对弱化。邓小平在同一个时段内充分强调了这两个方面的理论,实现了这两个理论的高度统一。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统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即提出了实现公有制的理论。他写道:“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③他还写道:“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④这也是关于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公有制的思想。

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理论的统一,在于他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既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又强调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

邓小平在改革过程中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1985年8月,他谈到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时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工同一时期,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Z在邓小平看来,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经济制度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保证,是我国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必须认真地做到这一点.〕如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

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与马克思公有制的思想,具有相同的精神与品质。马克思公有制的思想,指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所有制。而且社会上除了公有制以外,没有其他性质的经济形式。邓小平主张的公有制为主体,就公有制本身而言,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是社会所有制。就全社会的经济状况而言,除了公有制以外,还有其他性质的经济形式。这样,从形式上看,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与马克思公有制思想之间是有差别的。可是它们的精神与品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反对人对人的剥削,达到共同富裕和最终消灭阶级差别。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邓小平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目的也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两者的思想,在“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得以传承和发展〕

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公有制理论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理论的统一,揭示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两个思想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辩证的统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资本主义是一个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必然向前发展的阶段。它发展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本,它要以一定的社会形态为基础和出发点。这个基础和出发点就是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辩证统一,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上,就是建立公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的辩证统一。邓小平既主张以公有制为主体,又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说明他很好地实碗了这两个思想的辩证统一。而且他的这个辩证统一的思想,恰当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日记一则
2008特别的六.一
唉,这雨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今后我打算
未来的机器人
快乐的一天
泡泡大战
漂亮的花街
观察日记二则
父爱
背古诗的新技巧
可爱的小猴子
拔牙齿
七年级(十三)班工作计划2006 ---2007 学年度第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七(2)班 班级工作计划
四(2)班小学四年级班队计划--指导思想
2004年度第一学期六(2)班小学六年级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三(3)班小学三年级工作计划--工作要点
七(14)班工作计划
八年级(十六)班工作计划2006 ---2007 学年度第
2004年度第二学期五(2)班小学五年级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五(3)班班级工作计划
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3)班小学一年级工作计划--总体目
一 年 级 班 级 工 作 计 划
二3班2005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2003学年第二学期二(3)班小学二年级工作计划--总体目标
七(14)班工作计划
七年级(十二)班工作计划
浅析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生态定位
试析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引导
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试析英语教师要让互联网成为教学中的好工具
浅析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试析民办高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简论用材料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型大学教师必备素质分析
浅析沈从文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初探
试析高职院校以“文”化人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当代价值及基本策略
美妙的咏叹感恩的礼赞——论当代女诗人蓝蓝的创作特征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主体意识
论鲁迅《复仇(其二)》中的宗教意蕴
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各有千秋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案例
由《跨越百年的美丽》想到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中国首位太空人的“非常”太空生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杂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相关链接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杂谈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案例
《千年梦圆在今朝》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