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简析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简析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

论文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选择;创造;自然

论文摘要:现实社会主义的一切问题都源于它的落后性,是落后造成了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也因落后带来了其社会主义实践的困难与挫折。落后与先进的交织,使东方国家的这条历史道路变得异常艰难,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让人们在实践与解读中没能厘清和把握好它的自然意义,突出表观在用必然性掩盖它的特殊性,把社会主义制度仅仅当作社会理想。

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已近百年,它并没有历史地、逻辑地发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相反却在传统成分较重、近现代化程度不高的东方国家获得突破。人们在这块历史的“空地”上用全部的勇气与智慧努力地求证着这种历史“跨越”的合理性。虽说历史的发展不排除任何特殊性,但所有的创造都难以逾越历史的自然法门。近百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上演了一幕幕是是非非、对对错错、起伏跌宕的悲喜剧,也一直在先进与落后,空想与现实等矛盾的交织中,将所有的困惑与不成熟延续至今。全部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如何科学地看待社会主义在东方的首发;如何论证东方国家这种历史“超越”的合理性。

一、首发的客观性、特殊性与选择性

历史理论的科学性是附生在马克思主义里的,它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就将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基本法则、过程与趋向明确地揭示出来。尽管它是以近代西方为个体,但其推导出来的共性却具有无法漠视的逻辑力量和实践力量。然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其绝大多数会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表现出曲折性、多样性与特殊性,也常常使得人们总是要面对无穷无尽的新的问题,并在不断的困惑和求索中一步一步地还原历史的真实。

关于东方社会未来的发展,最初更多地受制于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论。其未来社会理论要点是:共产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将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时爆发,并因此取得成功;共产主义只有在全球取得胜利才是可能的;这个时期已为时不远等。其依据:一是他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几种社会形态,“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他的世界历史观。他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建立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普遍竞争),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因此,他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并因此取得成功。在此前提下,东方等世界落后的国家也“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怎么改变?就是后来的跨越之说。这在他回答俄国《祖国记事》编辑部有关俄国未来发展的提问时明确地提出来了。他认为:俄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在它最发达的欧美各国中所遭受的致命危机”时期,东方革命的成功,借助于西方国家的帮助和对“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有效吸收,它们就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据此,马克思未来社会理论所描绘的未来社会发展就是西方引领时代潮流,率先爆发并实现共产主义,东方随即跟进实现同向跨越。其西方中心和主导的意义是非常鲜明和突出的,但我们不能以此就怀疑和抱怨马克思的所谓的偏见。这些理论在当时的历史实际和逻辑上是成立的。自由资本主义所展现出来的扩张与矛盾,全球性的一分为二和经济危机的频仍,让人民不难判断和期待资本主义在全球性的致命的危机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即便是列宁时期,他也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是一种历史局限。两代大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是十分出色的,其对所处时代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即便如此,但其也不能将未来发展的所有方面都丝毫不差地预测到。自由资本主义到20世纪30年代已走到了尽头,30年代大危机和接踵而来的世界大战几乎葬送了资本主义,这一点与两代大师们的分析和预测是相符合的。但国家资本主义的出现与资产阶级自我调节的加强,资本主义在重生中继续推动生产力与自身的发展,这是他们无法见到和料想得到的。列宁曾断言:“寡头政治”已“没有而且不能自上而下地改造资本主义”了。这样,未来的发展与大师的预期发生了一些偏差,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与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并没有很快地到来,相反地,西方走向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之路,东方也进人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时期,世界历史进人到西方资本主义与东方各国相对独立和平行发展时期。两者交合下的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远没有到来。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只不过是历史的过程变得曲折和漫长了点,而其整体发展与趋向并没有改变,尤其是大师们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法则与论断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样,东西方的历史便在相对独立与平行发展中,更多地展示其自然性与自主性,其内在的发展更具决定意义。即西方在资产阶级的改良下于不断的社会化中继续维系并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演绎着资本主义文明的合理性;东方国家则在民族解放与近现代化的发展中,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与方式,努力寻求和实现自己最快和最好的发展。双方于自主中全力演绎着自己的进步,于合作中一起谋求着共同的发展与世界的进步,于自觉中最大限度地顺应历史和时代的潮流。

东方国家的现实发展,正是按照这种历史轨迹来演进的,只是国情不同,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从社会历史层面来看,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与任务,首先面对和要解决的历史问题是民族民主革命。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落后,这些国家的近代化是不完全和不完善的,且大多数是以被动和扭曲的形式进人近代化。浓厚的封建残余、弱小的资本主义、残暴的外来殖民奴役与掠夺,使它们一直处于一种畸形的不成熟的社会发展中,且异常的反动与黑暗。旧的死而不僵,新的发育不全、且生长艰难,外来的只是压榨与索取,并内外勾结。这些都严重地阻碍其正常发展与进步。因而消灭内外反动势力、实现独立、民主与自由便成当务,且不可替代。从实践来看,各种矛盾的复杂与尖锐,社会革命不可避免。除现代两大阶级的矛盾外,还有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其他中间阶级的各种矛盾;除国内矛盾外,还有民族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都日趋激化,并在全球性危机中走向极点。同时也基本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与能力,并获得了选择发展的可能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现代两大先进阶级的力量均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其阶级意识与政治意识、斗争力量逐渐增强与成熟。再者内外反动势力在他们自身的各种矛盾冲突的消耗中不断衰落。因而在这一涨一消的发展趋向下,不论世界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否实现,他们都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更为可喜的是,因为其资本主义的弱少,现代两大先进阶级在前台都获得了主导权,这就给予其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或选择性。他们之间的强弱对决,不仅影响了历史问题的解决程度,也直接决定着未来历史发展道路的选择。

最终出现不两种不同的结果与道路:一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和资本主义道路;一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道路。它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东方国家历史特质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后项的发展,列宁认为,它并没有越出世界历史总体发展的图景,只是“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而已。“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因而选择与跨越下的创新发展便成为其鲜明的特征。

二、跨越发展的复杂性与艰难性

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一种相对独立和落后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与经典理论或西式道路有着较大的差别与不同,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地方,可以说完全是在一块理论与实践的“空地”上构建,且要面对极为复杂与不利的内外环境。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诸多问题难以把持,诸如历史问题、现实问题、生存问题、经济问题、理论问题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它的演进。问题的核心就在其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其历史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有机地合理地结合度上,不易控制。"

1.生存压力和社会主义基础相对薄弱下的矫枉过正,生产力的链接、制导与控制难以到位。对于这个在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社会主义的世纪难题,列宁的首创是积极的和富有成效的,他的探索最切中实践的要义。即在与现实的对接中努力实现审慎的有效的过渡与建设,把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放到首位。即便如此,受当时各种条件与因素的局限,特别是高对抗的国内外环境与巨大的生存压力,其相关链接与制导依然不充分,显得谨慎和控制有余,解放与开放不足。在经历了直接过渡失败以后,列宁清醒地认识到“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而俄国是个小生产汪洋大海的国家,旧俄时代仅有的一点工业已被战争消耗殆尽,而从小生产到大生产的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因而只能采用“迂回”的方式,实行逐步的过渡与建设。一首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然后努力恢复和实现大工业。其总体思想就是“改良主义”,即“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振兴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或者说,只是随着它们振兴的程度而使它们有可能受到国家的调整”。其表达出来的核心意思就是链接、制导与控制。为此,他首先是一定程度地恢复小生产,一定程度地利用资本主义,后来开始实施一些商业原则等,同时也一直用心地寻找旧经济、经济恢复时与社会主义过渡与建设的节点。这既能让经济尽快地恢复与不断地发展,又不能让它危害当时还比较弱少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中,列宁十分推崇国家资本主义。即通过合作社、租让制和租赁制等形式将小生产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纳人国家监控范围,让它们一方面为农民和大工业的恢复与发展服务;同时又能对其整个过程实行全面的监督,不让它逸出无产阶级的轨道,且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但现实发展则很快突破了这一限制,“商品交换没有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正常条件下的商品、货币与市场等经济范畴不可避免地出现。面对这一发展,列宁再次作出调整,决定“必须再退却,再向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通过商业这条更加迂回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要求共产党员学会经商,要比私人与资本家更会做买卖。虽说如此,其给予小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是相当有限的,相关的运行机理与机制不畅,即它的纯经济原则或市场原则没有完全运用起来。如他所言,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十分狭少,十分‘适度’的”。是在农民所需要的范围以内”。在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并不高的条件下,对商品、市场与各种经济成分的过分的限制,是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因而一也就极大地限制了这个核心的实质的问题的解决程度,自然也使得社会主义过渡与建设难以有效和合理地实施起来。关键的问题是列宁担心完全的开放难以掌控。他认为,“敌人在经济上比我们强大得多,正象昨天他们在军事上比我们强大得多一样”,“我们中间的敌人是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和无政府状态的商品交换”。同时“事情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发展着的,因为商品生产产生了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又发展成帝国主义。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图景,我们不应当忘记社会主义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其思想解放和实践程度也只能停留在这种初步的有限的对接上。两者的结合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解决。

2.公有思维定式下的机械与简单。在这个初步的对接和有限的退却之后,在现实迫切的危机,即农民问题得到暂时缓解后,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建设便在半结合和半创新中逐步进人到一个公式化运作之中,再一次脱离了实际。后人在解读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时,基本上也是把新经济政策当作临时、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措施,都没有或不敢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控之下,依据当时的条件与水平,增加它的自由度,放宽经济调节范围与强度。余下的只有按图索骥的拼造。突出表现为:其一,将大工业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急切地实施起来。列宁早就说过,大工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指出:“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斯大林认为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引导整个国民经济前进的领导力量”。这样大工业的发展就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实践的主导方向。发展大工业,特别是有条件的实施工业化,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他们的工业化完全是急功近利。他们依靠当时的集权体制,用完全的行政手段,以“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超强地将其实施和完成了。按以往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工业化本身发展的规律,工业化的发展与实现涉及到许多相应的问题与条件,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种创新就是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创新。其结果是严重地破坏了经济正常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并将社会主义强行嫁接在这个拼凑的工业化上,使其成为空中楼阁。其二,公有制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在工业化的引导下,后继者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公有制实施的步伐。公有制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也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就明确指出:“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在“十五大”又强调:“在目前时期,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一任务应该作为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当超强的工业化与当时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产生矛盾,影响它的发展速度时,他们就根本放弃了在前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个体的小生产实施逐步改造的政策,认为小生产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实施集体化。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过渡与建设时期,毛泽东也认为“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就不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样,工业化与公有制的天然的优越性作为我们创新的依据与目标被无条件地很快地实施和完成。很显然,这种单纯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已与实际愈来愈远,生产力问题被完全掩盖起来,这样不仅没能展现公有制固有的先进性与优越性,相反地带来了超强的自我束缚和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3解放思想,按落后国家的规律搞社会主义。现实无情地宣告了公式化创造发展的破产。我们的实践只能回到原点,重新寻找现实的合理的创造与发展之路。即在与现实的对接中,始终把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放到首位,努力找到生产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始终把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逐步的推进。列宁的初次解放思想给予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与启迪: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实许可的情况下,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要求,努力寻找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一切有效的方法,是一条在相对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与途径。同前期社会主义实践相比,经几十年的建设,我们的基础更为雄厚,我们的经验更为丰富,我们的能力更强。因此,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禁锢,一切从具体国情出发,敢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我们就一定能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沿着这个思路,我们的改革开放在继续的解放和深化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等使我们社会主义活力四射,生气勃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较为完全与完善的生僻与推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政治民主化扎实稳步地推进;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改善与提高等。

三、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形态是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在经历了一个历史轮回后,无数深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让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搞清了在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个美好的社会制度与理想,从根本讲它更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它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是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即便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也必须视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情况,有一个必须继续采用“资本主义法权”的过渡时期,更何况我们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是在一种较为落后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马克思早就说过,“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列宁也曾清楚地阐释:“……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

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尝试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和文化条件。而这个创造只能从实际出发,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出发,采用一切最有效的形式与方法,不断提升生产力的水平,进而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水平,加强调控,实行逐步推进。因而,在我们发展生产力时,市场经济范畴,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利用与发展是必须的。它只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这个过程比我们预期的要长、要艰巨。我们不必太在意姓“资”与姓“社”的问题,对适度的贫富差距抱正常的心态。只有到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公有制成为其发展必须时,我们才可以进人到完全的成熟的社会主义。这是真正的历史态度和科学的态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就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遵循社会发展的法则,努力展现其自然的发展属性与过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晶花
听雨
雨魂
雨的诉说
雨之旋律
雨的心事
变化多端的雨
鱼与雨
雨的功与过
花儿的微笑
雨说
雨的功过
雨巷
让人爱恨交加的雨
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及内容介绍
人大代表个人述职报告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高级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思想汇报格式与要求
竞争上岗演讲稿写作要领
入党个人自传的格式与详细写法
助学金申请书范文格式
个人述职报告写法
秘书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关于入党转正申请书的格式
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
入党申请书范文格式
入团申请书的写法
如何写工作自我鉴定
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
浅谈小型水库的主要几种除险加固技术
某电厂加装取水计量装置及率定试验研究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存在问题清理排查报告
广州市人和拦河坝重建工程电站布置
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探讨
XX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
基于ADINA的水闸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
滨海核电厂用水合理性分析
引水工程500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浅谈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及施工
弧型闸门安装技术的探讨
软土基坑坑内加固对重力式挡墙的影响研究
《灯光》 写作指导
《和田的维吾尔》 老师语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讲义 第一讲义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读书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基础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提高篇
《灯光》 随堂练习巩固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讲义 第二讲义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孔子论勇的真义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问题探究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灯光》 美文欣赏
《灯光》 美文欣赏
《十六年前的回忆》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