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31
天津市高速公路发展历程浅析
关键词:公路里程;设计结构;交通组成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0概述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滨海新区属华北平原北部海冲积平原,地貌特征为滨海低地、泻湖洼地和海滩,以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为主,结构疏松、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量大、呈软塑状态、强度低、承载力较低,含有机质并夹薄层粉上,一般为饱和土,透水性差。
1公路里程发展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计开通19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3公里。天津市有三条过境交通主通道。它们是连接北京至东北、北京至华东、东北至华东和西北三个主要方向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其功能是承担国家综合运输过境交通任务,突出体现天津市公路主枢纽地位,服务于全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条为京哈(沈)高速公路,是联系西北、北京至东北的重要通道。
第二条为京沪高速公路,是北京至华东的重要通道。
第三条为唐津高速公路,连接京沈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是东北至华东的重要通道。
另外有三条京津城际高速公路通道。它们是联系北京城区、天津中心城区、塘沽城区和天津港之间三条高速公路通道,即京津塘高速公路及京津塘高速公路南通道、北通道。其功能是加强京津两个特大城市、天津港之间公路交通联系的便捷性和机动性,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京津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服务。
还有十条中心城市放射线。它们是中心城区和塘沽城区通往各卫星城和周边城市的九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其功能是增强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和集聚功能,突出体现天津的城市功能和定位,为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两条联络线。一条是联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联络线,为滨海国际机场客货流集散服务;另一条是京沪-蓟塘联络线,该路将天津市中北部地区的南北向高速公路连接成有机整体,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网络功能,加强了高速公路在天津中北部地区的覆盖。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2.5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中国居第一位。天津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枢纽地位,辐射中国“三北”地区10余个省、市、区,陆上交通极为重要。
2 路面设计结构发展历程
天津多年高速通车时间不尽相同,所以路面设计结构也在逐年发展,下面也通车时间为线索来分析天津高速设计路面结构的发展历程。
(3)近几年的路面结构设计中,在水泥稳定碎石表面增加了热沥青+热拌碎石下封层,在新建及养护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4)受粉煤灰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影响,近年来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基本不再采用二灰碎石和二灰土,而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和石灰土替代。
3天津市高速公路交通发展特点
根据上文提到的天津市高速公路现状情况,本章节主要针对过境高速、境内连贯线以及滨海新区的交通特点进行分析。
唐津高速公路作为天津市过境交通主要线路,其交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货车比例高,尤其是重型车比例较高。
(2)大型货车交通增长快。(2005 -2007年大型货车的平均增长率为26.4%)
(3)过境车辆多。(平均过境车比例为61%)
(4)交通量逐年增长,由于滨保、海滨高速的分流作用,宏观表现为降低。
中心城市放射线选取津蓟高速进行分析,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津蓟高速交通组成 图4 津蓟高速历年交通量
津蓟高速公路作为天津市区中心城放射线,其交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绝大部分为客车,只有少部分货车。
(2)境内车辆多,超载现象不明显。
滨海新区选取海滨大道进行分析,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海滨大道轴型对比图 图6 海滨大道历年交通量
海滨大道作为天津市滨海新区主要线路,其交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四轴一车比例最大,路面的损坏也是取决于重车所占的比例。
(2)交通量逐年增长。
综合过境交通线路、境内中心城放射线以及滨海新区主干道的交通特点可以总结出天津市高速公路特点为:
(1)天津市过境交通道路重型车比例较高,且交通量大,基本为境内和滨海交通量的3倍左右;
(2)天津市境内交通主要为客车,货车比例很小;
(3)滨海新区重型车比例大,在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带动下,交通日益增长。
4结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暑假趣事
- 我得到的爱最多
- 我们身边的科学
- “咬耳朵”
- 暑假趣事
- 难忘的回忆
- 外公·兰花·美
- 雪带来的欢乐
- 一件令我悔恨的事
- 拔河比赛
- 我的“佳衡丸”号战斗飞船
- 节约用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有趣的海洋生物展
- 参观漳州动物园
- 打雪仗
- 中学教师的苦恼与价值
- 谈教师是平等阅读主体中的首席
- 浅析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
-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 关于教师研修应成就教师的生命价值
- 浅谈三管齐下,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 谈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向度
- 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关于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试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体的选择
- 开展专题校本教研 让教师成为研究主体
- 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
- 浅谈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意识
- 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 《再见了,亲人》案例反思
- 《再见了,亲人》片断教学
- 《再见了,亲人》教后记
-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②
- 《再见了,亲人》教后记
-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①
- 《再见了,亲人》片段教学
- 《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
- 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片断评析
- “雪中送炭”非下雪不可吗?──《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 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激发感情──《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课后反思
-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课堂实录